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兴州铁厂的一号钢铁结构炼铁高炉终于是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造,二十多米高的高炉和与之配套的半地下式的炼钢平炉、水轮热轧机组,整个生产区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十五亩,再加上高达五十多米的巨大烟筒,看上去规模相当宏大。

    不过由于还要砌好耐火炉衬,加上许多的配套设施和机械的修筑和安装,这座预计每日出铁水二到三吨的炼铁炉要到明年开春后才能开始试生产。

    大宋国的财政收入看似每年都在增长,到了宣和年间居然税赋收入超过了一亿缗,但实际上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冶金行业生产一直都在衰退,钢铁产生在神宗元丰年间曾达到过顶峰,每产生铁产量超过了一万两千多吨,可是到了宣和年间,大宋国的钢铁产量已经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每年只有八千多吨了。各大冶监在拼命铸钱,而官府收刮民财愈加严苛,各地不时就会发生一些民变。

    朝廷滥铸钱币的恶果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到了宣和年间,物价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倍,在元丰年间,每石小麦的售价大约是150文,而到了宣和年,每石小麦的价格已经上涨到了350文。

    好大喜功,酷爱豪华奢侈的文艺中年赵佶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把他老爹宋神宗赵顼积攒下来的家底已经都败得差不多了。

    大宋国的军队衰败是有原因的,元丰年间王安石执政时所订下的厢军每月三贯的粮饷是勉强够军卒养家糊口的,但到了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只能保证两人能吃上饭,问题是这些军卒家里都有孩子,而且还有不少。

    因为西北现在兵力空虚,李岘找刘法和赵隆的主要原因是关于陇右各军重新调整的问题。第一是人员的调整,裁汰老弱,就地屯田安置,好在大宋国的兵员都是终身制的,父死子继,兄亡弟补,这方面的人员更换并没有多大问题。

    第二条就不太好解决了,陇右和环庆两路目前还有七万多兵额,李岘的意思是家属就地屯垦,不再随营安置。这触动到了大宋国的根本,就是禁军所属的军人家属一般在东京附近或是在军营中安置,决不允许在地方居住,其本意就是防止军方与地方治政混在一起,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问题是现在大宋国已经养不起这些家属了,还让随营安置,这纯粹就是在消耗士气。

    李岘和刘法、赵隆三人商量了好长时间,最后决定把这些家属以屯垦的名义安置在各军驻防的城池附近,也基本上能和朝廷交待过去。至于各部换防及驻地的变动,都可以在名册上做手脚糊弄过去。

    这几年陇右一直到青海湖一带开垦的荒地不少,这些都算作是官田,三人决定在这方面做手脚,对军伍家属实行田赋优惠,以补贴目前军卒粮饷不足的情况。这粮饷直接多发给士兵,立马会有一大群人告你收买人心,但是减免军卒家属的田赋,这就让那么御使们很难找到确切的证据。

    由于这数万顷的官田都掌握在刘法、赵隆和何灌三人的手里,在帐本上做些文章,根本没人能查得出来。

    陇右最大的缺点是人口太少,兵员不足,而且有四分之一的部队还隶属于蕃兵,虽然李岘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招募流民,甚至是鼓动朝廷把参与叛乱的流民及亲属发配西北,但这些年来,陇右到西宁州的总人口也只有不到一百万人。

    另外就是这一地区还有大约三十万的土蕃和羌人,还有大约有三万左右的蕃兵,但这些少数民族的忠诚度有限,如果国内大乱,还很有可能成为祸患。

    这是李岘继续鼓动童贯在河北和山东平叛后,把这些“乱民”都发配到陇西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兵员,就是主要的生产力。

    西军的几位主帅,所在的地盘都是些贫穷的边地,西北地区最富庶的两块地盘京兆府和兴元府都不归西军统辖,唯一比较富裕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