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短时间内向淮河东线集结起大量的军队和物资,此次行军破天荒地采用了运河运兵的方式。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修通了连结淮河与长江的邗沟。三国时,由于魏吴相争,古邗沟已经壅塞。
张大雍治理江北时,兴修水利,建造堰坝。南引赫赫有名的广陵潮,北引洪泽湖、射阳湖、高邮湖、邵伯湖之水。不仅改善了运河通行状况,还顺带着也滋润了江北大片的农田。
而今得益于都水部和交通部的设立,张大雍主导下的政权对古邗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体规划。
河道被扩宽了,入淮口由末口改到了山阳县,入江口除了江都之外,新增了扬子、瓜洲两个运口,称为江淮运河。
山阳至广陵不过三四日水程,自广陵渡江至于京口,最后到达建康,不过四五日而已。就算逆水航速较慢,从建康到山阳也不过是六七日而已,可谓是极大地加强了建康对于淮河局势的掌控。
京口本来就是北府兵的驻地,王镇恶已经先行安排三千人作为前锋乘船北上。随后檀道济领着五千人的中军紧随其后,之后是三千新军押着一部分粮草、二千后军押送着另一批粮草出发。
由于慕容绍会带着多少人来,张大雍已经下令淮河东线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
张大雍经营江北时,对淮河以南做过统一的规划。沿线占据险要,修筑了不少高墙深壕带箭楼的据点,村落也是围绕着这些据点铺开的。
这里的百姓都很有经验。每当战事来临时,他们就背着粮食和贵重物品,进入据点避难,等待战争结束再回去重整家园。因此此次的虽然是紧急备战,但也曾造成太大的动荡和恐慌。
运河上的主要航船是李刻璜设计的近海战船改造出来的,用料稍微少些,能载重四百来石,能载三百人。
顺风时挂翻,逆风时操桨,一个营的兵力两艘船便可以运送。整次行军不过用了三十多艘船来轮流运输,效率比起从前不知高出了多少!
李刻璜因为设计舰船有功,又因为一时半会儿张大雍没有海战的需求,便主动申请调离了神工部,被任命为七品监江淮运河都尉。
此官职隶属于都水部,统领八百水兵和十来艘战船,负责维护运河上的治安。张大雍很欣赏李刻璜,还委任他担任了此次粮草押运的副监,和兵部、交通部的两名副监一起辅佐总监王镇恶。
张继兴回家住了两天,就拜别了爹娘和润玉,踌躇满志地回到了军营。调令下来的时候,军营之中的军士多是平静下潜藏着几分兴奋。
张继兴想得很周全,下令给每个人预支了三个月薪水,保证和家书一起送还给他们的亲人。
有人在书信中表达了对未来升官发财的畅享,也有人对战场的负伤乃至死亡做出了一些估计,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悲观绝望的。书信和钱会在他们出发一个月以后开始邮寄,以防止军情的泄露。
“标下穆天养,见过张司马!”一个胡汉混血的汉子冲着张继兴一抱拳,正要做出单膝下跪的姿势,无奈这条跛腿是怎么也跪不下来,“残废之人,不能礼全,还请张司马赎罪!”
张继兴立刻托着他的双臂把他扶起来临:“天养叔与我有半师之谊,我又怎么可能真让天养叔下跪?”
穆天养站直了身子,沉声道:“多亏了张司马在大将军面前求情,标下才能再次开始军旅生涯!以前的不论,从今日起,我穆天养愿为张司马和大将军尽忠,直至马革裹尸而还!”
张继兴得到了穆天养的效忠,自然是十分高兴!既然他不打算再去骑营,便动了自己组织骑兵的心思,打算组织一队五十骑的骑兵。
也亏得张继兴的金库里有钱,要知道一旅才不过有五百名骑兵。当然,这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