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同样问了一次之后,李峰得知有两家也在打渔,可能会有龙虾,他当即过去。

    运气不错,有一家还有两只,听说李峰愿意以150一斤的价格收购,当即就卖给了李峰。

    另外一家则是没有,海蟹倒是有十几斤,李峰干脆也收了下来,反正不多,一会儿就卖出去了。

    离开了王桥村之后,道路变成了两条,通向不同的村落,东北方向是双沟村,东南方向是唐家村。

    他打算先去双沟村的方向,然后从唐家村绕回来,也幸好他买了储电量大的电动三轮车,续航70公里,足够了。

    …

    今天的宁海镇,有些不同寻常。

    往常会有不少渔民光顾的海鲜贩们,今天却有点冷冷清清的。

    反观挺偏远的一个摊子上,人倒是络绎不绝。

    “老板,你这儿真是一百五一斤收?”一名皮肤黝黑的渔民,手里提着一只水桶,里面装了两只龙虾,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李万富还没来记得说话,旁边就有渔民笑呵呵道:“这还有假?我刚才卖了一只,一斤半,5块钱,一分不少。”

    说罢,他晃了晃手里两张鲜艳的红钞票。

    “呵呵,老乡,我还会骗你不成?说是一百五那就是一百五。”李万富热情道:“要卖吗?”

    “卖!”

    渔民忙道。

    一边一百二,一边一百五,相差整整三十块钱!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好嘞!”

    李万富熟练的拿出大龙虾,称了一下,这两只都挺大,足足有三斤。

    “老乡,你看看吧,这个秤没问题啊,”李万富一边保持平衡,一边说道,农村人,家家几乎都有这么一杆老秤,传说是由鲁班制作,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制十三颗星花,定位十三两为一斤,后来后人改进增添了福禄寿三星,定位十六两为一斤,这也是半斤八两的由来。

    后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改为了十两一斤,一直延续到现在,走在街头巷尾,听到一声打的高高,特别有韵味。

    所以,一般在农村生活的人,会看秤,几乎是必备技能。

    渔民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笑呵呵道:“没问题。”

    他在家秤过,也是这么多。

    “三斤,一斤一百五,就是450,老乡,钱给你。”李万富拿出四张100,一张50的,递了过去。

    渔民笑得合不拢嘴,牙都要掉了。

    这要是在那些海鲜贩那儿卖,只有40,直接翻了一倍。

    “老板,过几天要是还有,我再卖给你。”

    李万富愣了一下,随后一口答应下来。

    这一早上,他就收了将近二十只,150收的,赚了多少?5000块钱!比他打渔赚钱快多了,也多多了。

    他想着,是不是等这次结束,干脆就做这个,哪怕150收,00卖给峰,也赚了150,比他赚得都多了。

    就是这样不地道。

    “老板,我这也有一只,给我称称呗。”又是一个渔民闻讯赶来,高声道。

    “没问题。”李万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辛苦是辛苦,可都值得。

    不远处,海鲜贩们眼中又是冷笑又是妒忌。

    150一斤?价格确实够高,可他们不信,这家伙能够坚持多久?要知道他们卖给上面收货的,才1八0一斤。

    日落西沉,一轮明月悄悄跳上墙头,月光挥洒,整个沙滩如同笼罩了一层银辉。

    李峰家里,此时聚集了不少人。

    李万富兄弟俩,两人的老婆,刘艳,林玉兰,甚至于月儿都过来了,看着那装满一个个水桶的龙虾,女人们都震惊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