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第一炉铁水成功出炉后大家就兴奋的高呼起来。

    “铁水,真的是铁水。”

    “李公子真了不起,光是这炼铁的功夫就是神技。”

    李旭当然不会因此自满,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他要制作炮膛。

    先进的炮管制作,是先锻造成型,接着进行管内膛的加工成型,加工方法是用一种配用超长钻头的大型钻床钻出一个孔,接着到锤床上将这个孔逐步锤削成型。

    简单来说,就是用高精密的钻头在实心铁管中,钻出来一个洞,形成炮管。

    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炮管,无论是射击精度、寿命还是安全,都比古代炮管高了上百倍。

    但,李旭一没有机床,而没有动力机械,只能想想。

    他要用最原始的办法,即铸管。

    火炮射击时,炮管受到温度高达3000c的火药燃气强瞬态周期性热冲击,炮管内膛温度高达1000°,高温不仅会严重烧蚀炮管,还会引起炮管变形。

    除此以外,发射时火炮炮膛内壁需承受高达800兆帕的压强。耐高温、耐高压、耐摩擦、耐腐蚀,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是炮管生产的重点。

    古代的火炮通常由青铜和铸铁制成,但由于冶炼技术所限,炮管无法承受持续射击,隔一段时间就需休息以冷却,如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甲午海战,清军每小时平均只能发射8发,每天通常不超过100发,且铁炮在射击600发,铜炮约100发后,就已不太堪用。

    所以,铸管制造简单,但是不经用。

    不过,这难不住李旭。

    李旭已经想好,通过降低钢铁中的碳元素,增加钢铁韧性,适当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钒做改性,就能大大提高炮管的承受能力。

    “大家一起吧铁水弄到模具中。”

    李旭指挥着众人,以一套复杂的传力装置把坩埚内的铁水,运送到李旭昨天做好的模具中。

    模具是用黏土夯实,里面加入了李旭找到了微量元素,足够用几次。

    铁水流入模具,在等待铁水渐渐凝固的时候,李大山的炼铁1组也没闲着,继续用一套滑轮系统将数百斤一包的原料从高炉加入炉中,开始了新一流程的操作。

    半天之后,第二炉铁水再次烧好了。

    这时候,第一个炮管已经冷却,李旭带人一起抬出来。

    最主要的炮管最好,其他的底座等零件就好弄多了。

    “在做两个炮膛,就烧铁锭。”

    铁锭经过锻造,可以做很多东西,是最基本的材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