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韩世忠,字臣良,绥德(今陕西东北)人,公元10八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八岁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00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

    韩世忠入伍不久便随军征讨西夏。

    西夏人凭借牢固的城防工事死守银州(今陕西米脂西)。韩世忠奋勇当先攀上城楼,杀死敌将,掷其首级于城下,接着又率一批敢死战士,同一支掩杀过来的西夏人马死战。

    战后他被提升为武副尉。

    111年,在抗击金军并收复燕山府的战斗中,韩世忠率50骑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000余骑。

    宋钦宗即位后,随内侍官梁方平屯驻睿州(今河北睿县),梁军防备不力,军士不善骑,甚至在马下扶鞍而行,金军迫近时,数万人仓卒奔溃,韩世忠拚死突围,得钦宗召见,授选锋统制。

    115年,金军首次南侵,攻下真定(河北正定),韩世忠率兵往赵州(今河北赵县)迎敌,金军围城,赵州城粮尽援绝,多数人主张突围,韩世忠却趁雪夜率00勇士直捣敌营,使金军惊慌失措,甚至自相残杀,天明时主将被杀,余众一哄而散。

    11八年,东京(即汴京)留守宗泽忧愤成疾而亡,金军因后方无人牵制,再次大举南侵,万人袭取扬州,高宗仓惶渡江,经常州、无锡、平江(今江苏吴县)南走杭州。韩世忠随同转战江南,曾被金军主力击破于淮阳,出走盐城方得脱身。叛将苗傅、刘正彦逼高宗退位,韩世忠从海路赶到常熟与张俊等相约,又往秀州(今浙江嘉兴)修理战具,斩叛将使者,进军临平(今浙江余杭东北),舍身力战,击退叛军两千,又沿浙江扬州、信州进兵擒获叛将,斩杀其主。被封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119年,金军乘江防未固,两路渡江,连破建康(今江苏南京)、杭州、越州、明州(今浙江堇县),高宗乘楼船逃往海上,金军海路追击00里未能追上,恐归路被断,遂于110年春沿运河北撤。

    韩世忠迅即连夜率部八千直趋镇江焦山寺(镇江东北9里)等险要之地,断定敌军一定要登金山(镇江西北7里)龙王庙查看军情,遂派几百名士兵埋伏于岸边和庙内,约定击鼓为号,由岸边伏兵先杀入,庙内伏兵随后杀出,夹击捉敌。不料金军五骑闯入庙内时,庙内伏兵喜出望外竟不待鼓声先冲杀出来,敌返身而逃,其中一坠马又仓惶跨马逃离的穿红袍、系玉带者正是金军统帅兀术。兀术急欲渡江,与韩世忠军江中会战,兀术在南岸,韩世忠部沿北岸,边打边行,一日接战数次,每次韩世忠皆站在高大海船之上亲自指挥,夫人梁红玉也身披盔甲亲擂战鼓助威,宋军士气高涨,正是:“十万敌兵来假道,八千骁骑截中流”。

    兀术又以送还财物、奉献名马为条件请求借路渡江,遭严词拒绝,于是退往长江下游的黄天荡(今江苏江宁东北八0里),此处水面宽阔,前无出路,退路遭韩世忠封锁,一时无计可施,后采纳他人献策,连夜沿黄天荡东北10里处已淤塞的老鹳河掘三十里大渠通秦淮河,再循路向建康逃走。

    逃至牛头山又遭岳飞伏击,岳飞乘胜收复了建康。

    兀术退至长江渡口后,欲从东西两面渡江夹击韩世忠部,韩世忠令工匠连夜打制一端装系大铁钩的铁索,发给土兵。次日,微明时分敌船前来。韩世忠令两队渡船环绕敌后,精壮士兵以铁索钩住敌船奋力将敌船钩翻。兀术无奈又悬赏求得一策:乘海风停息,宋军海船风帆无力不便行驶,以轻便战船射火箭袭击宋军海船所悬草编之物。第二天,海风骤停,敌箭如雨,烟焰满江,宋军猝不及防,败退70里,兀术乃得在被困4八天后乘机渡江。

    114年秋,金与伪齐联兵70多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