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果没有张重的话,可能方应物在报杨帆和何克兰的名字时,会在前面加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而张重到现在为止还只拿过一个华夏青年文艺奖,还是个通俗小说奖项。

    估计是顾及到张重的面子,所以索性在介绍的时候都没有加任何前缀。

    看到张重上台,底下的外国人都有些惊讶。

    其实他们大多也都认识张重,只不过他们对张重的印象是科幻小说作家和惊悚悬疑小说作家,至于传统文学,似乎跟他挂不上勾吧。

    而华夏这边的文学家们,看到张重的时候,虽然有些诧异,但是并没有像外国人那样夸张。

    毕竟张重在华夏人的眼中,可不仅仅是通俗小说作家这么简单。

    单单论作品的话,张重的《许三观卖血记》就能跳出来扛一波了。

    而且他还有《边城》、《荷叶集》,特别是《荷叶集》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只不过他的资历和年纪实在是太浅了,作为华夏文学界的代表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但是大家想了想,又觉得合理了,毕竟在座的文学界人士,要说比较出名的那几个,基本上都把华夏国内的文学奖都拿了个遍,好像谁上去都有人不服。

    现在找了个年轻的上去,大概也能说得通了。

    不把他当做是华夏文学界代表,而当成是华夏青年代表不就行了。

    张重上去跟杨帆以及何克兰握了握手,然后三人分坐在三个位子上面。

    座位也是按照年纪分的,杨帆居右,张重居左,何克兰在中间。

    何克兰也不算是中间,因为台上总共有四个人,杨帆和何克兰中间还坐着方应物。

    方应物坐在中间,拿着话筒开口说道,“三位分别是科学和文学界的佼佼者,我想问问三位,对科学和文学有什么感想,比如他们的联系和差别。杨先生,您先说说。”

    杨帆摆手笑道,“远来是客,我想这个问题就让何克兰先回答吧。”

    听到耳机里的翻译之后,何克兰点头道,“你们华夏有一句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话,叫作抛砖引玉,那我今天就做那个抛砖引玉的人,我先说说我的观点吧。”

    抛砖引玉这个成语当然是翻译过来的,何克兰可不会华夏语。

    等到翻译结束之后,何克兰继续说道,“尽管文学与科学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但是从根本上说,文学和科学都属于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创新精神。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文学和科学都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文学创作初期,作家们也有一个对材料的收集和提炼的过程。文学和科学两者都离不开假设和想象,实验科学虽然强调实证,但提出问题是需要假设的……”

    等到何克兰说完之后,杨帆这次没有谦让,直接说道,“刚才何克兰说文学和科学都需要想象,这一点我非常同意。在科学研究中,或者科学历史研究中,大家应该都能够发现,科学离不开幻想。不敢想的人,是做不好科学的。假如把一百年前的那些科学家放到今天的世界里面,让他们生活一段时间,我想肯定有很多东西,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这些人们甚至未曾想过的东西,都被发明出来了。之前侯煜在《华夏农业科学报》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叫做《从区域观点出发,看待特殊的生态系统》,我不是研究生态学的,所以本来我是看不到这篇论文的,还是我的重孙子,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子,他有一天拿着报纸跟我说,曾爷爷,你看看,科幻小说的东西都上了期刊了。”

    杨帆这么一说,大家都看向张重,因为他说的就是《沙丘》上了《华农科报》的事情。

    “所以我就来了兴趣,将侯煜的文章看了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