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此次出征,只是尔等展现自己的一个舞台,是人生的一个,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只要跟着朕,必让尔等吃香喝辣,威震四海,名传八方。”
刘禅主动走回了营帐,毕竟刘禅不先率兵离开,前去埋伏,估计其他人也不敢先行一步。
随着刘禅的行止,各人也算明白刘禅这主子的一点性子,不爱煽情。
诸葛亮是个干练的,刘禅一走,身为军师便是第一职务,很快就进入状态,不断地调兵遣将,仅半日就完成了所有的调整。
就连廖化也已经给派了出去,按照计划,诸葛亮首先满足廖化这先锋的一切所需,足兵足粮。
有序地安排,体现了诸葛亮完美的内政能力。
刘禅也不例外,被诸葛亮安排得明明白白,领了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地前去埋伏。
唯一没被料到的事,就是陈祗要求跟着刘禅,说是一军不可有二帅,有了赵云这主帅,陈祗愿意暂时交出所有兵权,听从赵云的指挥。
而陈祗本人则选择跟着刘禅,一来可临时充当刘禅麾下的大将,冲锋陷阵,指挥调度,免得刘禅要亲自操刀。
二来也算给诸葛亮和赵云卖个人情,新任的军师和大将军最怕的是刘禅支持,下面的人却使辩子。陈祗自是人精,早就通透内中门道。
三来跟着刘禅,伴在蜀主身边,那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是立场正确,多在刘禅面前晃悠,受宠的概率那是直线上升,稳中前进。
刘禅懒得思考太多,况且诸葛亮也同意,就随了陈祗的心意,毕竟统兵为将,刘禅玩不来呀。
于是,各人兵分多路,各自离去。刘禅领着五千兵马,一路干脆将兵马扔给了陈祗,顺便锻炼一下陈祗的领兵能力。
刘禅一众轻兵简从,很快就到达了诸葛亮所说的位置,距离约好的位置是一处旷野平原,视线阔达,也难为了诸葛亮找到了两处缓坡,作为埋伏的地方。
左右两侧,只是一个小山坡,埋藏的兵马多了,容易被发现,兵马少了,则伏兵的效果不大,倘若魏军一眼就能看出伏兵的数量,那肯定不会慌到哪里去。
就在刘禅军刚刚完成驻扎,静静藏在山坡里有些百无聊赖的时候,却是邓艾领着魏军到了。
邓艾的确是懂兵之人,就算从谯周那儿得知蜀国刘禅愿降,依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选择这一处地方,纵所周知,蜀军虽有天险,但缺少骑兵,而魏军以魏骑闻名,这一点很重要,一个好的地形,不容易被蜀军反水,阴沟里翻了船。
而这一次出来纳降,邓艾没有带太多的兵马。兵马太多,消耗的粮草太大,邓艾承受不起,况且打探出来的情报如谯周所说,蜀国仅有二三万兵马了。故而不必劳师动众,就算蜀国有诈,那也能顺利地退回魏军大营,重整旗鼓,再卷土而来。
当然,为了体现魏威,邓艾并不自大,还是率领了五六万兵马而来,自从下了绵竹城,得到了兵源的补给,邓艾现在的兵马已是不少了,可说是好几倍于蜀国了。大多数兵马留守于军营,带出来的兵马也是骑步参半,各类兵种皆有。
两军相隔甚远,就已互相对望,远远望去,那地方人山人海,接近十来万的兵马,衣甲齐全,战马如嘶,那场面看得刘禅一个热血沸腾,这种世面以前除了在电视剧里面能看到,这还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两军遥遥相对,却不断地缓缓靠近,待离得大概还有五六里,两军都极其默契地停军驻守,不再前进,做好结阵,对阵于前。刘禅处于山坡一侧,居高临下,视线极好,将下面的情况一览无遗。
尤其地势空旷,兼之所在的方位顺风,刘禅甚至还能隐隐听到两军之间的对话,当然兵马众多,马鸣人嘈,两军主将对话,自是刻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