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回到小屋,刚刚在竹椅上坐下,门口人影一闪,却是落紫跟了进来。落紫嘟起樱桃小口,说:“为什么不让我去华山啊,华阳师姐才不愿意去华山呢。”
王征不解,问道:“外出游历是难得的机缘,华阳师姐却何故不愿意了?”
落紫却说起了华阳师姐的一段来历,让王征大吃一惊。倒就此明白了为何华阳师姐平时拚命练剑,少言少语。
原来这位师姐本出生广元大族,名华阳,字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善弹奏,工格律。六岁时作《蔷薇》诗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其父认为“架却”与“嫁却”谐音,小小年纪就想着出嫁,还“心绪乱纵横”,长大后恐失妇行,丢了家族脸面。于是华阳十岁不到就被其父亲送到玉真观出家,曹文逸师叔游历玉真观时将其带回青城,列入内门。这次去华山,恰要途经广元,华阳不想与父亲相见,当然也就不愿意去华山了。
王征大是感叹,六岁就能作出这样的诗,的确近妖。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才子风流,才女多情,少有例外。
至于华阳师姐的美资容嘛,却未必及得上我的唐苑,王征想到这里,胸口一滞,不欲在师妹面前失态,以手抚胸,摇了摇头。
修道之人,文采风流者大有人在,也是事出有因。王征来此之后,对道士的观念已与后世迥然不同。道士入门,习字断句,三字经,四书五经,乃是最入门的功课。青城山上,山雨阁,听寒亭,甚至内山门,委心亭,元明宫,上清宫,无不设有讲经堂。
这讲经堂绝类后世的教室,可不仅仅只讲授道家典藏,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格律音律,琴棋书画,无所不包。道家典藏晦涩难懂,自然天道高远难求,道法高深之人无不是饱学之士,否则难修大道。
是故李若水师叔祖入世而高中进士,曹文逸师叔还是闺阁少女时就有“才女”之名,前代有道人黄庭坚,几与苏轼齐名。内山门赵师秀师兄十一岁入道,十五岁作《约客》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世所传诵,名动一时。
王征看了看师妹,心道便是这个情态娇憨的小师妹,若搁在后世,绝对的女青年。
当然这个时代道家外门弟子也有少通文墨的道士,称为“火居道人”,多习桃木驱鬼之术,主持世间丧葬之事,超度亡魂。天意从来高难问,火居道士难习高深的道法。
那个世界对道士的认识,大约多停留在火居道士的印象层面罢?这也难怪,后世多个朝代,或者打压道家,或抑道扬佛,道家式微,道藏散失,道统遗落,道家已难有完整的传承,火居道人就多了起来。
中华文明日久,源远流长,应有才能杰出之士,续接道统吧,王征想道。
想起前世祖父祖母去世时,道士所唱经文,也不知是不是出自《孝经》,描述人世间父母育儿艰难,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餐雨露风霜,历岁月寒暑;儿既长大,父母却老去。直唱得人愁肠百转,仰望先人,痛悔无地,涕泪交流。
落紫总觉这个师兄自从那次昏厥醒来,就变得有些举止怪异不说,还总是呆头呆脑,喜欢独自怔怔出神。只是,似乎多了些沉稳的味道,让人回味,惹人,哎呀情牵,想到这里,紫落面上一热,掩面奔了出去。
二日后晨分时刻,王征起了大早,整顿行装,与华阳结伴,向青城山门而去。远远望见孙师叔身形挺拔,腰悬长剑,锦带束发,气度闲暇的立在山门匾额之下。
美貌的抱真师叔依旧素衣蓝花,前耸后突,却是黑丝挽发,长发如云,披在脑后。手牵毛驴,望着王征、华阳二人微微而笑。
王征眼见来的迟了,心道这女道士收拾打扮起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