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往来旅人,合力捐款修路八00余丈之事。石块不加雕琢及文字的简朴无华,这是一条民间自发铺修的古道。
缘古十八弯这条古道,也是当时老八村子及周边村庄一带的读书人参加科举,上京求取功名的必经捷径。老八他们村所在镇宋代有进士25人,明代有进士35人,贡生、举人为数更多;清代则武功之盛为全省之冠。在当时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参加科举、武功活动多数得走十八弯这条古道。怀古致远,得益于当地民众的维修和爱护,才不至于被湮没。
据说,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县城就是从十八弯这条古道犹如神兵一样从天而降,打得敌军措手不及,顺利解放了县城。可以说缘古十八弯也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一路上,老八像资深导游一样,讲解着。余姐她们听得呀,觉得老八的学识跟外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应该是文人老八呀!
三个女人,看到一路繁花,女人的烂漫情怀如初夏的太阳般绽放。欢快的笑声呀,惊得山里的鸟儿在山间翩翩起舞。杜鹃花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飘”,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老八带着相机,帮她们拍了很多照片。张青秀的清纯靓丽、方姐的成熟风韵、余姐的知性稳重各有各的特色,更也有了更多的拍摄题材。
走到山顶,已是傍晚,站在古老的过山亭里,登高临远,烟水茫茫,方圆百里尽在眼里。蜿蜒地溪流如玉带般地缠绕着几个村落。村落里的鸡鸣、孩童嬉闹声,随着暖暖的风,若即若离。满山的杜鹃花盖满了几个山坡,苍翠的古松,挺拔的枫树屹立在山间。
夕阳西下,云卷带着金边。虽是一路登梯,到了山顶,却是山风送爽,全身轻松。老八自从到部队后,就没有爬过这条儿时经常玩的古道了。
老八拿出背包里的矿泉水和临出门时张青秀切好的水果,招呼着大家一起到过山亭补充体力。
“巴总,过来,过来!”
方姐舞着纱巾,朝着老八喊着,“再给我拍一张?”斜阳里,她正对着几树繁花坐着,举着的水红色的纱巾随着山风轻舞飞扬,长长的发飘逸着盖了半边的脸。
“你看,夕阳,繁花,漂亮的我!”
拍出几张好照片,可以做我们广告的素材,方姐自信地朝着老八说。
确实是呀,应该有这个想法,老八拿起相机,绕着方姐,拍出不同角度的照片。
其中有一张,方姐眼前是烂漫的霞,骄傲的树,光艳的花,仰着的脸,闪着暖暖的光晕,睫毛下的眼,带着水雾,几滴香汗划过透着胭脂红的脸,娇嫩地唇微张,吞咽着此时的美景。
老八认为这一张是最好的,多年以后,他一直存放在钱夹里。
张青秀和余姐坐在过山亭里,看着老八和方姐默契的摆拍,相视一笑,吃着水果。
张青秀多少有点不习惯,心不在焉地和方姐说话,眼光却不时的瞟着老八他们俩,多了一份心伤和失落。
过了好一会儿,老八他们才拍完。方姐将外套绑在腰间,纱巾和长发随风飘舞,带着一身的热情,在山之巅纵情欢快地朝她们跑来。老八在后面追着,夕阳照在他们身上,已然是一副绝美的图画。
“把我哥迷死了!”
张青秀暗自嘀咕了一下,落花人独立,夕霞燕双飞,随着方姐的跳跃,她的上身如小鹿般上下悦动,张青秀忍不了,又多了几分女人的妒忌。
老八和方姐气喘嘘嘘地坐在亭子的廊凳上,一味芳香满了整个亭子。
“哥,给!
张青秀给老八拿了开好的矿泉水,老八顺手给了方姐。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