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挂青。倘若到了清明之后哪座坟头上没有插青标,人们就会认为它是无主坟,这些故去的先人可能已经没有后人了。
因此,每年的清明节一到,在外地工作或者在外地定居的人们都要回到老八那个小村子,在逝去的亲人的坟茔前上香烧纸或献上鲜花,插上青标,以示香火延续,哀思不绝。
往年,老八不敢提去南疆祭奠的事,但在的清明节期间,他都会特别关注关于祭奠革命先烈、追思先辈的报道。希望远在云南的张一枪能够有政府、社会团体去祭拜,这样他的心能够安了一些。
95年清明期间,一段烈士母亲到广西边防看望儿子坟墓的报道让老八无法忘记。
一位95岁高龄的老妈妈,由于家境贫寒,儿子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后,一直没有能力到边疆去看一看儿子的坟墓。
19八2年,她儿子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准备派人送她去看儿子的坟墓,但当时南疆战事不断,老妈妈怕麻烦部队领导,没有去成。
1995年清明节,在当地企业、活着的战友资助下,老妈妈终于走出湖南的一个小山村,儿子原先所在部队的首长在南宁接待了烈士的母亲,并派人护送她到凭祥,看到了长眠在烈士陵园里的儿子的坟墓。
从湖南那个小村庄到广西凭祥的一千多公里路程,这位年迈的老妈妈却走了整整十六年啊!
老八转业回家时,母亲告诉他,打仗期间,她天天在家烧香祈祷,企盼祖宗庇佑,让老八能平安回家。“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这是一场战争,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能完成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又能平安归来。
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很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看完报道,老八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位老妈妈失去儿子的痛楚与悲戚。
“张一枪,我早该来看你呀”,在坐上火车,启程的一刻,老八心如潮涌。带着多少遗憾,带着多少惦念,今天终于可以去了。
麻栗坡啊,这个在上个世纪□□十年代里,每一个中国军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
张一枪牺牲后,就安葬在那里。
麻栗坡,是坐落在云南滇南崇山峻岭之中的边陲小镇。
它离越南很近,好比如果是在麻栗坡吃罢了早饭,坐着汽车就能赶到越南吃晌午饭。因此,那场爆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震惊世界的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就发生在麻栗坡的周围。如扣林山、南温河,如曼棍、如老山。于是,这麻栗坡镇便成了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枢纽与军事中心。
麻栗坡烈士陵园,在麻栗坡镇以北4公里处,1979年始建,19八八年竣工,占地50余亩,背靠青山,面向绿水。
陵园大门建门亭,上书“麻栗坡烈士陵园”7个大字。麻栗坡烈士陵园建成后已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革命烈士重点保护和重点参观的圣景之一。
入门亭沿石阶梯拾级而上即到达陵园中心,就看到用大理石竖立起高约153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正面是□□生前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背面是朱德生前题词“你们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20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纪念塔的两侧竖立着用大理石镶成高363米、宽八5八米的纪念碑各一块,碑上简介着烈士的们的英雄事迹。纪念碑下侧建牌坊1座,流檐飞角,雕龙画凤,立着石狮1对。陵园上端建六角亭1座,供瞻仰人员休息。
陵园四周筑石墙保护。每冢墓碑用大理石精雕烈士生平。陵园中央有共青团中央慰问团从北京中南海带来的水和土栽培的北京雪松,有济南部队带来的龙柏、撒金柏,有全国各地带来的奇花异草。
老八和张青秀到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