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的直觉怎么会这么准呀!

    在农村呀,过年的习俗还是被传承得多的,初一,清晨,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初二,媳妇回娘家;初三,家中留人,接待友人、同事;初四,串亲戚;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年味之浓,沁人心扉;初五,送穷,迎财神,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到,愿望中的滿足与平安;初六,讲六六大顺,初七,人日,也就是人的生日;女娲初七造人的神话流传很久很广了。

    “爸妈,哥的同事要带孩子和另一个朋友到我们家拜年,让她们来吧”张青秀笑着跟老八的爸妈说到。

    “好,好”,老八的爸爸忙应道,农村的待客之道,是现在城市里追求个性化、强调自我的城二代无法理解的。那个热情,真的就像一团火,在农村最大的表现就是兴高采烈地进门,扶着墙根忘乎所以地道别,不醉不让走人。

    老八愣了一下子,一回头,张青秀根本不看他,正忙着给老八弟弟安排接待的准备工作。自己围个围裙,准备收拾碗筷。

    老八收起电话,跨入天井,走到下厅,有点忐忑地点燃一根烟。

    “妈,爸,你们看,哥急着去接客人了”,张青秀看着老八走出去,朝着老八的父母说着,嘀咕一声:“猴急”。

    老八感到后背有点凉,仿佛是张青秀透心的眼神在穿过,愈发觉得某种不安在寒冷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老八走到院子,思虑着方姐她们来后的安排。

    老八家的房子,属于中原一带典型的民居,属于对合式的四合院,正房三间,中间一间为厅,左右为两个卧室。中间是一个天井,天井中间一口古井。天井两侧两个厢房,下厅中间为门,左右两个下房。外边是一个院子,还有一个门楼。

    老八记得,小时候,就是和姐姐、弟弟在天井、上下厅、院子之间奔跑玩闹的,那时候,觉得房子好大呀,成人后,倒还觉得也不是那么大呀。

    看来,岁月除了是把催人老的杀猪刀,还会把小时候看起来很大的东西变小。

    老八听父母说,房子是在老八太爷爷手上建的,应该是民国初期吧,太爷爷也是当地的一个大户。至于太爷爷的事老八父亲讳莫如深,不愿多说。老八估计也是一段伤心往事吧,也没有过多追问。

    整个建筑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高浮雕花脊,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朴实敦厚大气。历经近一个世纪,仍然魏扬傲立在乡间。

    老八到村口接到了方姐她们三个。方姐抱着孩子,方姐的闺蜜拎着一堆礼物。方姐跟老八介绍说,闺蜜姓余名宏,男人的名字女人的身子。是一个华侨的后代,澳门一家医院的心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医学博士。

    她们也是大学同学,虽然不同系,但住在隔壁宿舍,在大学就她们俩最知心。毕业后她出国读研、读博士,最后到澳门一家知名医院上班。这么多年,她们一直没断过联系,余姐到澳门上班的第一年春节,就是方姐和他(就是孩子他爸)一起到澳门过的。

    方姐闺蜜长得一般,理个短发,戴个黑边眼睛,学究气还是挺浓的。

    老八概念里,读到博士的女性多半是灭绝师太,她们在社会、家庭、情感、精神等女性生活四重空间里都是高人一筹的。理性、智慧、傲的不行,当然,人一般长得也不怎么地。

    是不是学历高的,一般长得都比较难看?老八想起在南边丛林作战的时候,守在猫耳洞,和张一枪无聊的时候谈起的话题。

    其实呀,老八真是小看了这个余姐,后来方姐才告诉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国际联盟救援委员会员工团成员。

    什么是国际联盟救援委员会?网络的资料是这么介绍的,“1八63年创立于日内瓦,国际联盟救援委员会是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