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统治,实有愧天神之教导。言及此,老酋长问臣是否为太阳神所遣。臣实言告知我天朝风土人情,其人方看距其万里之遥有我天朝上国,真富强非其所能想,甚仰慕。后率臣随其前往其国都。初见其帝都,惊诧莫名,其街道甚阔,屋舍俨然壮丽,行人往来擦肩接踵,络绎不绝。及近其皇宫,惊见一高达数十丈塔形建筑,下有台阶直通其顶,其顶建有屋舍一间,该屋舍用黄金装饰其面,阳光之下,灿烂之光逼人眼目,其后面即为王官,其壮阔奢华不可言状。其国王闻臣等万里踏波而来,心甚仰慕,亲往迎臣,礼节之隆,态度之恭敬,为其国前所未有。国王亲领臣等入其王宫,经老酋长翻译,才知国王亦将臣等视为天神的使者方如此恭顺。臣将我天朝国力之富强,文化之昌盛一一道来,其国王初时不信,然其派手下大臣到海边见我所乘之宝船皆震惊莫名,报之与国王,方知我天朝之富强绝非其国所能及,所以甚是仰慕,与臣交谈甚欢,竟达十余日。臣得知其国大略。其国文字自成一体,状似图画,国王告诉臣其祖先是按天神指示从北方一路迁徒而来,于此地建都立国已历百余年。并派特使陪臣对其国自由考察,与其多有了解,其国算术、天文之精湛不下于我天朝,尤以天文文深奥恐我天朝所不及也。其尤可大书者,其所种植之谷物,高过常人,其穗甚大,比我天朝之五谷产量高出甚多,然其特使更言其国有一作物,其果实结于地下,大者状如小儿臂,产量更为惊人,臣便亲往见之,果如其言,且此作物栽培极易,取一截藤蔓插入土中即可,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且耐旱耐盐碱,若引种至我天朝利益极大。
看到此处,晓东心想:“这说的应该是玉米和甘薯吧!”再看后面接着写道:臣便奏请该国王将以上两作物赠予天朝甚多,以留为种子,凭其产量之高,适应之广,必助我天朝永免饥荒之虞。看到这里晓东不由想到:“明末农民起义数十年不绝,究其缘由,亦是由西北及中原旱灾频仍,百姓饥饿无食物充饥而被迫而起,当时要是早二百余年引进玉米和甘薯,到明末时早已推广到中原和西北,对解决旱灾之下,百姓的吃饭问题应当极有帮助,清朝乾隆时期中国人口能达到四亿就是靠推广这两种作物才取得的。如果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明末农民大起义了,明朝也就不会在内外夹击之下灭亡了,满清就没有机会做大做强了,并找到机会入主中原了,中国也就不会有满清入关后大搞文字狱并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全面倒退到半野蛮状态了!以当时明朝官员和百姓对待西方科学的态度,怕是中国也会提一二百年就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了吧,中国也不至于在近代史遭受那么多的屈辱了。”晓东的爸爸一直认为满清入主中原导致中国的倒退,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明末宫廷已有了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很多中国人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到二百多年后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整个清廷上至道光皇帝下至普通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英国在哪里,英国到底有多大!晓东受了他爸爸的影响,所以也这样认为的,因此对付仁有了玉米和甘薯种子却没有带回国而深感遗憾,因为晓东知道这两种作物是朋末才传入中国的,所以晓东带着这种深深的遗憾心情更是急于看答案,所以接着往下看。奏折接着写道:其国金属治炼工艺与我大明相比,差之大矣!不会炼铁,只会炼少许青铜,质地也差强人意。其生产器具,乃至武备与我大明相比乃天地之差,唯其黄金制品,美伦美奂巧夺天工,可与我天朝媲美。
付仁辞别该国王,准备乘船沿海岸线航行以绕过此大陆寻找从西方归国之航道,然中途遇风暴,一船不幸触礁沉没,另一船在暴风中所载作物种子也损失殆尽。后历尽万难方在黑大陆古里国同臣所率船队汇合。付仁将其西行经过向微臣详述,臣认为从当时得知情况看,该国人似与我天朝人同根同源,然其教化未开,故臣等请旨前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