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修建隧道。一是可以起到坍塌缓冲作用,二是提高隧道寿命,三是双重通风、消防、降噪,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本来就是一百年寿命,再提升,能达到多少?”

    “如果维护得当,期间又没有七级以上地震和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按照隧道构件的特性,最低一百五十年。”

    “一百五十年……到那时候,不知道人们还会不会使用这条隧道。”

    “就像古代机关术,当技术出现瓶颈,除非材料发生革新,否则在施工层次很难有所突破。”

    “沥青才出现多少年?”

    “一百五十年吧。”胡教授思索片刻,有些不确定。

    梁总工感叹道:“才一百五十年,就发展成现在这般,谁又能保证,现在某些不为人知的材料,会不会变成筑路主材。”

    “是啊!”

    葛小天点点头。

    一时间,三人都有些唏嘘……

    “并不是这样。”

    道十四纠正到:“石油最早出现在战国,但'石油'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977年的《太平广记》中,后续广为流传,而沥青……它最初是宋代制作吙药的原材料,记录在《武经总要》、《说岳全传》中,此外,《本草纲目》、《全唐文》也有所记载,后来被六百年前的巴比伦用于筑路,之后技术消失,直到1850年才再次被发现。”

    “所以,材料很早就存在,只是人们不会使用。而现在,母星对科技的掌控速度远超古代,只要研发出新材料,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其特性开发到极致。”

    说完,道十四补充道:“因此,按照当前科技进程,如果汽车行驶方式不变,道路构筑形式就不会改变。当然,石油有限,或许未来会变成橡胶路,和适用于太阳能汽车的光伏玻璃板路,它的底层为混凝土,造价十分低廉,咱们已经在研究。而隧道依旧是这样,千百年不会变,除非……吃透磁悬浮技术,铺设穿山轨道。”

    “我们闲聊,你别插嘴!”

    “我只是给你们扩充一下知识面。”

    “嗯哼?”

    “十四告退!”

    葛小天摇头叹息,一本正经的开口道:“咱们再唏嘘一会吧,这种体悟人生的感觉,真不错。”

    胡教授和梁总工脸色一黑。

    '原来你早就知道,现在拿我俩寻乐子来了!'

    梁总工起身,“那啥,老板,一路向西高速东山路段,咱就这么确定了,我回去准备。”

    胡教授看看自己办公地点,“我忽然想起,建福要造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纪念公园,先去忙了。”

    看俩人迅速离去,李秀秀差点笑出声,“你这人怎么这样。”

    “及时行乐嘛。”

    “那太阳能高速公路是真的?”

    “真的,它叫光伏智能高速公路,只是目前单位面积承载力无法满足重型车辆同行。”

    “那咱活着的时候,能用上吗?”

    “想嘛呢,明年就能用在星月湾产业链。”

    “我想看看效果图。”

    “别说效果图,实验录像都有。”

    葛小天调出资料,“它是新能源项目之一,收集的光能可用于道路照明,就像济菏高速,只有城区路段有路灯,其它路段乌七八黑,虽然双向道中间有绿化带,但夜间行驶,遇到坡度路段,来往车辆全都使用远光灯,就会影响司机视线,今后有了光伏智能道路,就能全程布置路灯。”

    “另外就是电动汽车。咱家修的高速是宽敞,高中低三条快速道,加一条应急道路,和区间维修道路,另外还有避险缓冲路段,但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堵车,燃油车都有可能耗干燃料,更何况电动汽车。如果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