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期,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了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学校。

    西周的学校设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设在都城内的学校称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学校总称乡学。

    国学主要是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立的。贵族奴隶主子弟男童到了一定年岁后就要进入国学学习,在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天子的国学,还是诸侯国学,都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

    《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这里指明了设学的地点,小学在“公宫南之左”,设在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都城内,为儿童入学提供方便。而大学的入学对象已基本是成人,他们可以就远求学,所以大学设立在郊区。

    天子的大学和诸侯的大学不仅名称不同,主要是存在着规模大小和等级高低的差别。天子的国学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四面环水,总称为辟雍。诸侯王都所设的大学建制比较简单,一面临水,称为泮宫。

    乡学是指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内的学校,入学对象主要是下级奴隶主和平民的子弟。

    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司徒负责总的领导,其教育内容有明确规定,即所谓的“乡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西周已经有了考试的制度。

    据《学记》记载,西周大学分别在第一、三、五、七、九学年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德行和道艺两方面,七年告一段落,称之为“小成”。第九年时经过考核,德行和道艺都达到要求,结束学业,称之为“大成”。

    对于合格的学生,可以分派官职,奖励爵位和俸禄。对于不合格的学生(特别是德行上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劝诫程序后,仍不改悔的,则流放远方,永远不再使用。乡学中也有成套考核制度,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学中的大学学习。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具体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的方面:

    (一)礼乐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

    周礼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礼的教育通过礼制来标明尊卑上下的等级关系,强化宗法制度和君臣等级制度,有效地维护奴隶社会秩序。

    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二)射御

    周立国之后极重视武力建设,反映在教育上是加强射、御。

    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车甲士都是奴隶主阶级,步兵则属平民甚至奴隶。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三)书数

    “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汉字发展到西周,已经相当成熟。数在西周并不单指算法,还包括历法等与数字计算有关的知识。我国古代的计算方法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发展了珠算。筹算在西周末年或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也可能是西周学校的教学内容。数还包括历法,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序排列成六十“甲子”,用以计年。这些知识都属于数的教学内容。

    “六艺”教育经历了由夏、商到西周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中国教育长期发展的产物,“六艺”既重视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