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颜良却没有直接答沮授的话,反问道“先生看来,如今曹贼与我河北之势,孰优孰劣?”

    沮授叹了口气道“若说南下之时,自然是我河北为优而曹贼为劣,不过如今遭逢官渡大败,此消彼长,已是难以分说得清。”

    颜良道“按先生之意,如今即便曹贼之势强,也只不过比我河北强得有限,然否?”

    沮授道“正是此理,我河北虽受挫折,仍有带甲之士十万,精骑两万,曹孟德亦不敢小觑。”

    沮授所说的兵马虽然是实数,但十来万兵马要分开驻守四个州,摊薄下来就有限得很了。

    颜良答道“既如此,眼下虽然曹军势盛,可我河北亦不无还手之力,先生又何必徒增烦恼?”

    沮授也明白这一点,但眼看着袁曹双方攻守易势,他自然而然地就忧虑了起来,说道“吾亦知之,只是眼下遭逢败绩,大将军身体又欠佳,邺城之内人心惶惶,如之奈何?”

    颜良笑笑说道“既如此,先生不更当镇定自若,以坚内外之心么?”

    沮授只是为眼前局势所迷,一时之间没转过弯来,被颜良这么一提醒,倒是有些明悟,说道“也是,是我当局者迷了。那立善说与曹军处处接壤乃是好事,又如何解?”

    颜良说道“眼下我军与曹军处处接壤,于守御一方的确极为不利。”

    说到这里,颜良突然想起某部电视剧中的著名台词,微微一笑道“不过,我军大可不必死守,有句话说得好‘寇可往,吾亦可往。’”

    沮授闻言眉头一挑,说道“立善说的是,与其对攻?”

    颜良说道“对攻倒也不必,若敌势汹汹,但固守可也,一待敌势疲弱,则可寻薄弱之处侵攻,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此不正是数月之前,先生向大将军所建言之策么?”

    沮授捋着胡须,眉头舒展开来,说道“不错,不错,处处接壤,倒也是便于我军出奇兵袭扰。”

    颜良又道“不管兖州战况如何,心疼的都是曹孟德,大将军的根基在河北,即便兖州尽数得而复失,亦不可惜。可曹孟德则不同,东郡、陈留、济阴诸郡均为兖州腹心之地,若久历战火,则曹军难以生息,久而久之,则我河北愈强而曹贼愈弱也。”

    沮授也笑着道“立善不光有统兵之能,更兼有筹划之才啊!此番见解,竟与田元皓不谋而合。”

    沮授所说田丰的见解,自然是在河北军南下之前,对袁绍的劝谏,曾说道“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里面的核心思想便是打持久战,不停对敌人保持骚扰,利用充沛的资源优势来拖垮曹操。

    颜良之前也听说过田丰的见解,细思之下好似是有点相似,此刻听沮授正好提及田丰,便顺势道“公与先生对田别驾之事如何看待?”

    提到田丰,沮授的情绪也低沉了下来,说道“原以为,大军返归后,田元皓不日就能获释,不料竟迁延至今。”

    颜良道“那先生有何办法?”

    沮授叹了口气,他与田丰打交道不少,知道田丰的脾气比自己更为刚强,一旦认定的事情就十分顽固,且他资格够老威望够高,言辞之间往往不留什么余地。

    之前劝谏袁绍的时候语气态度都十分强硬,故而被袁绍以妨碍军心的名义下狱,如今久久不能获释,定然是袁大将军心里仍有芥蒂未消。

    更兼之如今郭图被罢,逢纪更受袁绍重用,而逢纪又与田丰往日矛盾颇深,沮授也觉得这事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