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其它城市显著不同的是,城市的角落遍布着大大具有中式建筑、阿拉伯建筑和伊朗建筑等风格的礼拜寺。大街巷里飘动着许许多多洁白的帽子,犹如蓝天中流淌的一大片白云。

    牛木林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众多的回族人,心中既感受到一种来自民族的震撼力,又感觉到十分兴奋和许多的好奇。

    地处城市东南郊大夏河石滩上是的活畜交易市场,尘土飞扬,人声鼎沸。精明的回族商人正做着牲畜和毛皮的生意。有的人在仔细地观察牛羊,有的人将手伸进对方的长袖子里,讨价还价。

    适逢穆斯林的斋月,街上的行人大多步履缓慢,一脸的倦容,眼睛里却闪烁着虔敬和希望的光芒。

    男性回族人的肤色由于日晒一般较深。年长者大多留着山羊胡子,穿着黑色和灰色的长风衣。年轻人一个个浓眉大眼,显得十分干练和精明。

    女性回族人的肤色则比较白皙。年轻的女子头上戴着粉红色女式帽子或者绿色的盖头,显得青春又温婉。年长的妇女戴的是白色和黑色的盖头,慈眉善目,亲切可人。

    有的回族和汉族在长相上没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是衣着和语言上的差异,一般外人很难把他们区分开来;有的则长脸黑发、高鼻深目,明显地带有中亚和西亚人种的特点。

    他们操着夹杂着阿拉伯语和伊朗语单词的回回话,语调急速流畅,就像阿拉伯语一样含混而飘渺。一般外地人很难听得懂。

    在农贸市场里,牛木林在一个商家的柜台上没有看到商品,只看到上面盖着一块白纱布,便好奇地向汉族打扮的贩询问道:“老乡,这块白纱布下面是什么东西?”

    摊主轻声地解释道:“是猪肉。盖上纱布是为了不让逛市场的回族顾客感到别扭。”

    牛木林的心中又是好一阵感动。他用赞许和敬佩的目光望着摊主:是的,各民族在一起生活和工作,需要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啊。

    第一夜,牛木林和父亲住在了临夏市东郊关家台166号大院的牛赛德家中。

    牛赛德的家在一座拥有几十间房屋的高台大院里。这是他们两年前向公家讨要回来曾经被没收的家产的一部分。大院从中间用一堵高墙分隔成为前后两座院子。前院住着牛赛德一家人和一个孤寡老人。后院住着大队长和几户翻身得解放的贫下中农。

    第二天,牛木林和父亲前往南龙乡杨妥村的姑姑牛宰乃拜家去。

    57岁的牛万山兴奋地骑上牛赛德家的自行车,让牛木林坐在车的后架上。

    牛木林担心父亲刚刚康复的身体吃不消,要求自己骑自行车驮着父亲。

    牛万山坚决不同意,坚持要自己驮着牛木林。

    牛木林无奈地坐在后架上。

    牛万山骑着自行车,驮着牛木林,沿着欢腾的大夏河,一路向前方驶去,把一片片绿色的田野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牛万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牛宰乃拜为马家养育了5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移民到了新疆的伊犁,身边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老三儿子马舍伊布有一个约莫6、7岁大的儿子叫海龙。他对来自远方的牛木林特别亲热,整天跟在他的后面问这问那。

    面临即将毕业的牛木林逗趣地问他:“海龙,你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工作好?”

    海龙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说道:“阿舅将来能当县长。”

    在孩子的心中,县长是主宰一方、掌握老百姓生死福祸的父母官,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员。

    可是,牛木林对做官没有一点兴趣。在他看来,做官仿佛是不务正业。因此,他听了海龙的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