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本体”其实是一团波?
景原的第一反应就是拍电报回去,让雷蒙好好睡一觉,别白日做梦了。
这怎么可能?
电子不是不能成像,如果精确地发射一枚电子,那么在感光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一定是一个电子的像,这是经过实验验证过的。如果是一团波的话,那么成的像也一定会是一团边界不确定的玩意。
之后,两人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好久。景原始终不觉得这个波解释是正确的,但是却又提不出新的解释,只好暂时接受了雷蒙的说法,并且打算设计一个实验,看看电子到底是粒子还是波。
实验装置的原理很简单,一个特制的魔法阵,它可以控制电子的发射,一次只会发射一枚。背后则是两道极细的光栅,接着在光栅上设置检测法阵。
不过工程实现上就非常复杂了,景原差点把脑子想破了才设计出了合用的法阵。特别是细光栅,由于没有什么实体物质能细到这个程度,景原只好靠一个层层缩减的力场法阵来生成了两个极其细的力场,附近则用电磁力场封锁以免乱飞的电子干扰实验结果。
而且由于层层减的部分实在是过于繁琐,结果就是这个法阵组的大能有一间房子那么大。
占据了这么大空间的法阵自然不能浪费,所以电子筛选的法阵被干脆设置在了法阵组的中间,背后的检测法阵同理,至于最后面的片则是放在了最靠近背面的地方,可以轻松地取出来。
景原为了建造这个魔导装置把私房钱用了个精光,只好厚着脸皮向雪奈要钱。
好在雪奈比较支持他,从自己的钱里拿了一部分给景原,弥补了他那大如天坑的亏空。
在经历了好几个月的工作后,实验装置终于设立起来了。
由于法阵的规模实在是过于巨大,因此只好在帝国理工里租了一块场地,勉强把实验装置移了过来,开始了实验。
实验的那天,帝国理工的学生们来了不少,不过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来围观景原这位传奇学长,至于今天这个据说可能很重要的实验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么多人围着我我也会紧张的啊。
他的手心冒了不少汗,不过还是沉稳地按下了开关,启动了法阵。
在那一瞬间,用于供能的晶石被一下子抽了个精光,变成了一堆白色的灰烬。临时找来的实验助手连忙上前,用魔法吹去了粉末,重新填上新的晶石。
在连续抽干了几十颗后,魔法装置终于不再吞吃晶石,表面的花纹也黯淡了下来。
这标志着实验结果出来了。
景原连忙上前,打开侧面的密封板,顺手掐了几个诀,将感光片直接吸了出来。
上面显示的是标准的电子衍射图样,说明他的设计是正确的,确实能够让电子的物质波发生衍射。
接着,就是另一个验证试验了。
他要确认电子到底是不是一个波。
方法很简单,双缝干涉的原理就是让波同时通过两个狭缝,让后让它发生自干涉。而在狭缝后面装上检测装置的话,就可以检测电子到底通过了哪边的缝。
如果是波的话,那么两边的缝都会检测到电子。但如果电子是粒子的话,那么它只会通过一边的狭缝。
现在,实验开始。
实验装置再一次吞噬起了晶石,经历了和上次差不多的时间后,装置停转,景原又依葫芦画瓢地拿出了感光片,顺便拆下了装在旁边的记录仪。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
电子干涉图样消失了,没了,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取而代之的,是在狭缝后的两条窄窄的光带。
景原连忙打开了记录仪,想看看记录仪记下了什么。但结果同样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