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宫贞雨的相识,还要回溯到高中入学式。
站在公示牌前的我,看着玻璃另一头密密麻麻的分班名单,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排在我上面的,正是“宫贞雨”。
说到“宫贞雨”,最初对她感兴趣是因为这个少见的名字。
我人生的前十几年,从未见过除她以外另一个这种姓氏的人。大家都是稀疏平常的“周”“刘”“王”“李”,“宫”便理所当然地将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说来有些丢脸,我一开始以为宫贞雨的姓氏是“宫贞”——直至听她母亲叫她“贞雨”,我才察觉自己一直以来,就连对方的名字都搞错了。
这份暧昧不明的朦胧,便是我们之间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要进教室看看吗?”
在我回想着和公示牌有关的事情时,余书开口提议道。
“进去……你有钥匙吗?”
我讶异地转过头,便见她摇了摇手中的钥匙圈——如果我的猜测没错,这圈钥匙不仅仅是教学楼的大门,就连打开教室的也有。
——你是怎么拿到手的?
这种问题,到了嘴边又被我吞了下去。
就算问,余书也只会说,不管中介所是早已进行过调查,并且提前和学校做了交涉,还是在一系列由他们运作的“机缘巧合”下使余书得到这圈钥匙,对现状都不会有丝毫影响。
没错,就结论来说,确实方便了我接下来的行动。
过了教学楼的铁门,我们顺着楼梯间来到三楼。
走廊尽头的那间教室,就是曾在梦中徘徊的那间教室。
余书不出我所料地拿出了教室的钥匙,推开门时、一股阔别已久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堆积如山的课本和习题、黑板上尚未擦掉的教师讲义,还有靠窗位置第一排的座位上,一本被风翻到一半的书。
这个教室的主人们明明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些人,面前的场景却与脑海深处那些画面重叠到一起。
我惊异于这间教室的布置,甚至开始怀疑这也是中介所的手笔。
但这……依然组织不了那股熟悉感与随之浮现在脑海中的记忆。
于是我在曾属于我的座位上坐下,自旅行包中拿出纸和笔。
将这一切记录下来,才是我此行真正的目的。
我和宫贞雨第一次见面,是在熙熙攘攘的教室。
原本我是想找最后列靠窗位置的第一个位置当座位的,却提前一步被她占走了。
这最后一列的第一个位置,是比最后的位置更不起眼的地方。我甚至产生了“会选择坐这里的人一定不受欢迎”这种刻板的印象。
宫贞雨,也确实是符合这种形象的人。
教室里的学生们或是为新的环境感到兴奋、或是一言不发地紧张注视着周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不过是因为有些人已经融入这个全新的集体,而尚未达成这一步的人则心翼翼地准备着和别人第一次接触的契机。
那些故作冷淡地看着窗外的家伙,也是第二种类型吧。
他们并未不想像其他人那样愉快地攀谈,只是现在还没有聊天的对象。证据就是,坐在倒数第二排看着窗外的男生,视线时不时会落到教室里人最多的方向。
他应该是在听着别人聊天的话题,以此调整今后的聊天方向。
我百无聊赖地将视线从这些人身上收回来。
彼时的我,对于初中时期就已经上演过一次的把戏,一点兴趣都没有。
“明明都是尚未脱离家人庇护的孩子,为什么急着以抱团取暖的形式来学习所谓的‘社会习性’?”
怀着这种想法的我,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