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把音像出版社开的费用收据放进口袋,留下自己老家的地址与邮编,张雨婷这一阶段的计划算是圆满的落下帷幕

    十月的昆明,气候与东南省差不多,温暖宜人,张雨婷外衣就一件薄薄的粉红色长袖衬衫与深灰色的裤子。偶尔一丝微风吹过,拂起她的发丝,抚过她的肌肤,带来点点的清凉。

    在大街上漫无目的闲逛,溶入白衬衫黑裤子的人群中,与自行车的浪潮同行,身旁的那一幢幢低矮平房,水泥与木板混合的老建筑,真实地展现着这个时代特色,做为yn的省会—春城,除了昆明饭店,在建中的工人文化宫等少数的几个国家单位的建筑外,很难看到有一幢超过十层的高楼,市区中除了水泥平房外,还有不少屋顶用瓦片铺着的老木房。说是省会大城市,也就比同年代的乡下好一些罢了,不过这个年代除了几个特区外,全国大城市差不多都是如此吧。

    时不时地会看到一些悬挂于大门的红布横幅,还有路边铁栏上高挂的大幅宣传画,这些都是国营单位与政府部门的安放的。当然没有广告语与明星肖像之类的东西。虽单调,但与六七年代的全国山河一片红比起来还是好了很多。

    张雨婷一边溜达,一边觉得自己是个小村姑,不,街上所有人都是村民。这就是个大乡村,包括全国都是大乡下。重生后第一次跨入大城市,满眼尽是这种统一的朴素服装,说不好听点,其实就是土啊,就差衣服上打几个补丁了。省会大城市的这种灰色的潮流涌动给她带来的震憾是小县城和地级市没法比的,加上她此行的目的已圆满完成,放松之下这种刺激的感觉尤为强烈。

    村姑啊村姑,张雨婷碎碎念道,没来由一阵失落。有好看的衣服、华丽的佩饰、水润的护肤品吗?我好想要!勤俭节约,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真不适合我啊。

    抱怨了一路,终究无可奈何,现在能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把这个时代印记里留在影像里,让后人来分享。是时候买一台相机了。前世时,张文竣就在八十年代买过一台海鸥双反相机,带动了年幼的她对拍照感兴趣。可惜几十年过去,直到她死前,家里还保留着那台古董机,她却连摄影的入门级都没达到。

    摄影器材哪里有?昆明百货大楼欢迎您。建于1959年的昆明百货大楼,是市里数一数二的国营商业企业。也是货品最齐全的地方。这是张雨婷呆在吴维涛家半个多月了解到的信息。

    张雨婷也不搭车,直接走路过去,昆百与音像社同属wh区就在三市街那边,离这里不远,走走更健康。

    对摄影器材她了解的很少,面对昆百四楼柜台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型号与品牌的相机,看得有点眼花,只好问营业员了,听了一番云里雾里的介绍后,花230元买下一台相对来更高级些的海鸥双反4a120,配皮套。这个型号的相机与前世的4b120差不多,一些操作她都记得。然后在同个柜台买了三盒柯达120彩色胶卷。

    离中午的时间还早,张雨婷就在昆百里游荡,东挑西捡,又花了两百多元买下一套“高级”的文房四宝,作为礼物送给吴维涛的家人,表达这段时间借住在他们家里的谢意。半个多月的相处,张雨婷也了解了一些他们家情况,吴维涛的父母都是干部,他的父亲担任yn省民政厅的厅长,母亲则是k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他们家所在小区就是省政府家属区,可为什么不是住在pl区民政厅那边而在这里,张雨婷只听说那边的新家属院还在施工中。

    出身于这样家庭,太子党算不上,但绝对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

    晚上,张雨婷把礼物送出去后,向吴维涛打听昆明的景点与市区特色的建筑。兴致勃勃地询问了一些典故,用铅笔在小本子上仔细记下来。

    10月12日,张雨婷吃过早饭,待吴维涛一家人都出门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