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九千岁,太后有请最新章节!

    老杨吞下嘴里的馄饨:“坐坐坐。这老板生意好得很,大家都随便拼桌。”

    恰好老板过来送上清汤面,听到这话也忍不住咧嘴笑了,高兴地点点头:“这两年,日子越来越好过啦!”

    “可不是嘛!”

    老杨和农夫都深以为然,坐下一边吃一边说起了闲话。

    “我瞧着,大兄弟你这是进城来卖东西?”老杨笑眯眯地看了一眼农夫沉甸甸地担子。

    “对,家里种了点儿小菜,赶早儿来卖了,给俺家婆娘扯点布,做个新衣裳。”农夫忍不住展颜笑,带着点得意:“这两年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谁能想到,如今俺也能吃上清汤面,让婆娘穿上新衣服?”

    芗城临近卿月江,地处大安的边缘,属于边关地带。

    望月国贼心不死,多年来时不时来打秋风,百姓们生活困苦,五年前还食不果腹,对于乡下种地的农民,能够吃饱已经是奢望,更别提说什么做新衣服。

    农夫家里早前曾经生过两个孩子,都活生生地饿出病来,最后死了。

    之前他也进城卖过东西,哪次不是匆匆来匆匆去,饿着肚子也不敢看路边上的摊子一眼,捂紧了仅有的几个铜板赶着回家。

    现如今,他也能随随便便吃上一碗面,买上两个肉包子,不用觉得心疼了。

    老杨听到这话,也忍不住感慨地点点头:“不光是你们……你看看我,如今家里的婆娘在官府的纺织厂干活儿,我识几个字儿,领了咱们芗城物流登记的活儿。这日子,过得可太有滋味儿了。”

    “自从太后娘娘叫人从海外,带来找回来地瓜玉米的种子,俺们现在都不用挨饿了。”农夫的眼里带着期盼,笑着点头:“兄弟是个本事人。等明年俺家老大六岁,俺也把他送到学堂识几个字儿。将来就算不能考试当官,学个手艺,也能娶个媳妇,把日子撑起来。”

    “对了。”他又扭头看看老杨儿子旁边搁着的小箱笼,表情向往又敬畏:“兄弟这是要送儿子去上学堂吧?”

    说到这个,老杨也忍不住得意地挺了挺胸口,点头捋了捋胡须:“臭小子整日里皮实,送到学堂里跟着认两个字儿,不用当个睁眼瞎。”

    “上学好,上学好啊!俺家几个孩子,俺到时候也都送到学堂去。”

    以前读识字是很耗钱的事情,纸笔本近乎天价,别说一介农夫,就是对于城内有收入的人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

    自从三年前,宿京的太后娘娘推行了什么新的造纸法子,本和纸的价钱降了下来,读的成本低了一大截儿。

    加上地瓜玉米这些高产量作物的推广,就算是普通农户,只要手脚勤快一些,每年不但能够丰衣足食,还能有所剩余。

    更何况官府现如今鼓励孩子们上学,学堂不但教授读写字,不考科举也可以学习手艺、算账,学得好的,还能在官府的产业干活儿,整个大安,如今都掀起了一股送孩子上学堂的热潮。

    不过是短短五年,已经日新月异,跟从前大不同了。

    那边临时凑起的桌子,伴随着东西吃完已经散了,老杨提着儿子的箱笼继续送孩子去上学顺便上工,农夫也乐呵呵暖洋洋地担着担子,往早市的方向去了。

    钟玉珩抬眼看了他们离开的背影一眼,指尖在早饭摊子上有些粗劣的陶碗边缘蹭了蹭,低声道:“如今百姓们,倒是笑得多了。”

    他早些年也曾见过世间百态,时常到宫外行走。

    可是这个艰难的世道,活着已经如此艰辛,孩子们还可以无忧无虑,成人大都很少笑了。

    看着现在百姓们都能鼓足了干劲儿,脸上带着期盼和笑意过得更好,他忍不住有些感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