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划车弩需要十二名士兵操纵,一次可以打出12~16枚沉重的弩箭,足以将披着战甲的具装战马打成碎片。然而这东西毕竟过于笨重,而且拆卸不便,也很难及时调整方向,因而使用环境过于苛刻。

    眼下蒙古人托大,正是绝好的机会,六架划车弩已经就地展开,军兵们用木锤将用来固定的木桩打好,另外一群军兵已经开始准备上弦。

    “中捷,你对这种弩箭很熟悉啊。”高俊叫着林一舟的字,而后者拱手答道:“末将在泉州的时候,曾经用过这些弩箭,泉州是通商大港,也有些海外奇人,当年有一些阿剌蕃人献给朝廷改进弩机的图纸,我们福建左翼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奉命试过,果真力道要比原来还强。

    不过眼下没工夫回忆南宋的贸易史了,六架弩车已经完全摆好,军兵们哼哧哼哧的上了弦,太平军埋伏在北清河旧大堤后面,距离现在的河岸有数百步之遥,这个距离对于弩机来说根本毫不费力。

    参与本次突袭作战的四个步兵旗已经完全准备好,他们摆成了并排的四个方阵,中间留出了宽阔的过道,以便李铭的骑兵在其间通过发动冲击。

    太平军深知,如果在弩击结束之后再发动冲锋,敌军就有时间重整。所以,太平军采取了极为冒险的弓弩与战兵的协同——步骑兵立刻向前发动进攻,等到双方快要接触的时候,才让划车弩抛射巨型弩箭。

    临时用木头构建的指挥台已经架好,斡脱领高俊登台,即便是在大堤后面,蒙古人也发觉到这面有了动静,不少人开始好奇的向这边观望,有机灵的人已经赶紧骑上战马,打算过来看看情况。

    高俊口头下达命令,旗队立刻摇起令旗,十六面步兵都队旗同时树立,太平军迈着雄壮的军步,向河岸边发动进攻。

    在经历了那么多战斗之后,太平军步兵已经成了纵观全球也很难忽视的强大力量:他们以长枪兵为主体,刀盾兵、弓箭兵为辅,巨盾、大枪、短兵以及各类破甲武器广泛装备,盔甲精良,训练有素,军官们都是赋予指挥才能和具有丰富战场经验的人。

    太平军步兵的口令和战术动作都经过多次探讨研磨,打造的相当精熟,大量原本属于金军和宋军的优秀中下级军官参与了太平军的建设。太平军步兵们没有经过毁灭性的打击和重建;也没有在和平中放纵过自己;没有过解散的日子和反复征召的情形,所以军队作风流传良好,老兵与新兵之间传承清晰,战友之间具有很高的默契。

    军使们开始敲击木柝,催促军兵们前进,所有人都踏着整齐的步伐,向河岸边聚拢过来。

    李铭的骑兵跟在后面,相比于强大的太平军步兵,骑兵部队创立时间较短,虽然经过刻苦锻炼,但依旧不是一支成熟的力量。

    但是太平军所有的军官都清楚,想要把蒙古人赶回草原去,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是不可能的,尽管李铭的骑兵微弱,但依旧是全体太平军高层的心头肉,既要宠着护着,防止他们遭到严重打击,与此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战斗的机会,让他们增长经验。

    高俊站在高台上,观察着前方的情形,太平军步兵前进严整有序,速度也很快,赶在敌军未能成阵之际就已经逼近了对手。

    也就在这个时候,高俊下达命令,林一舟将令旗狠狠一挥,12架划车弩发出了巨大的声音,已经被压迫至极的弩弦瞬间拉直,将上百枚沉重的弩箭扔了出去。

    要知道,划车弩的弩箭可相当于一支短枪。

    不得不说,林一舟摆弄这些东西确实有些道行,上百枚弩箭基本上均匀的散布在蒙古军阵之中,倒是也有一些偏离的,但是问题不大,最危险的一个几乎是落到了张大春他们旗的脚前,军使随即大声的喊起口令来,避免军兵们慌乱。

    站在后排的军典沐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