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反而还来劲儿了。“此事确实有辱家风,是小可家中考虑不周全,钟鸣鼎食之家不能操持,礼数不周,最后的下场恐怕不会好……”孔元政本来还想说从自己管理的农庄出些猪羊来犒赏大军,突然发觉高俊在奇怪的盯着自己。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这句话是朱熹所说,此时朱熹虽然已经故去十年,但是由于南北交流不畅,北方思想界还是以经学为主,兼收洛学门派,对南宋闽学的发展比较迟钝,赵秉文也刚写出金朝理学第一部作品《原心》没两三年。
大概是为了验证,高俊脱口而问:“心性如何?”
“心性理与气也。”孔元政面不改色。
“理为何?”
“天理也。天命之性,纯善无恶。”
“气为何?”
“天地混沌,一气相托,卒为人形,后而生道,至家祖而大备,人之气性有善恶。”
“那怎么办?”
“存天理,抑人欲。”
高俊急忙一拱手:“不想在此地居然有理学士子,先生真是饱学之士。”心里暗自琢磨难道孔家人居然连南朝刚刚时兴的学问都知道,未免有点儿太有才了吧?
“小可只是管理农庄之外,偶尔读几卷书,家里人素来谨遵家祖教导,不像我胡思乱想。”仿佛是看出来高俊的想法,孔元政暗自解释。
一路上,两个人倒是讨论了不少理学的东西,孔元政和宋元士子一样,对理学十分惊叹。但他隐隐约约又觉得理学也有自己的矛盾,不过他对心学与理学的论战不甚了解,对陆九渊近乎一无所知。
孔元政虽然是孔家之人,但是现如今衍圣公家族只知道聚敛财富,真正用心于儒学的却也没有几人,更没有人知道孔元政居然在研习南朝的理学,如今这点小秘密被高俊发现了,共同知道一个秘密使得两个人的关系迅速进入到熟稔的阶段。
“下次再来,我给你带一套《象山集》。”聊到自来熟,高俊拍着胸脯作保证,有花靥镇谢家的关系,搞来南宋的书倒也不难。
“听说郎君在寿张县大搞学政,推广教育,但是不惟学习经史,另有科目,小可常想亲往一睹,却困于农庄事务,还想请教郎君。”
“经史固然重要,但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对社会……对国家社稷有用之人,所以我们的管学分为语文、算数、品德、自然、社会、劳动、音乐七科,各有作用,以求塑造成人,这些都是老农老圃的学问,但是却弥足可贵。”高俊指了指前面:
“眼下有贼寇要来曲阜县,准备烧杀抢掠,此时就算有上千张、邵、程、朱,可能抵挡贼寇吗?我们的军兵虽然学的经史不多,但却可以上阵杀敌。”
“教书育人,还是要让学生回归于性理,正所谓君子不器,不能让……”孔元政说了一半,自己先住了口,高俊提的问题非常对,纵然学了理学,却也依旧不能抵挡贼寇。自己要是再纠缠不清,反而显得迂腐了。“那不知道郎君对管学以上的学校又要如何设置呢?”
“我管辖的各县已经做好准备,在县内设立县学,县学也教经史,但同样不以此为唯一学问,数学、体育自不待言,还有格物之学、经济之学、乃至商贾之学。”
“虽说万物皆可为学问,但是郎君说的这些真的可以开设学堂?假设我学了商贾之学,出来便可做个好商人了?”孔元政有些疑惑,也无怪他疑惑,金元时期的商业环境和生活水平,还轮不到人们自主择业。“就算我读了商贾之学,出来之后既无本钱也无人脉,又如何能做商人?还不如苦习经史,等待金榜题名。”
高俊倒是心情正好:“我们寿张县有不少官营店铺,这些东西只有我们亲眼看着长大的小家伙儿接手我才能放心,仅就目前而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我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