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僧虔站到高俊面前时,高俊是非常吃惊的。
在离开彰德府之前,高俊曾经给何志也写了一封信,向他通报了现在的状况,这封信由僧虔带回去。高俊原本打算来到中都之后,等到情况略微稳定一些再给何志也写信,没有想到何志也居然直接写了一封回信,并且托僧虔带到中都。
对于双方通信的内容,对于中都的情况,僧虔都一无所知,但是作为当年的中都西南路巡检使属下马军,僧虔一靠近中都就发觉情况不对,他非常机敏的改换便装,在城外逗留了两天,了解了目前的形势之后才偷偷进城,天天守在宫外,终于等到一名他认识的军兵出来的时候,成功和高俊建立了联系。
“僧虔,真是为难你了。”高俊非常感慨。
“这没什么为难的,但是,指挥,是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闹起这么一场变化,升王殿下是怎么继位的?”
“这是朝廷大臣的事,总之咱们护卫好升王殿下就行——不对,现在是道家了。”高俊知道,僧虔直到现在依旧对于金朝十分忠诚,也是在军中所有人,最维护国家的哪一个。很多的议论,高俊并不想在他面前说,或者说至少现在不应该在他面前。僧虔的观点只能在日后慢慢引导改变。
何志也的信写得很长,详细说明了现在整个根据地的情况,根据地已经拥有六县五镇,近百万人口,二级区划划分为二十一个街、九十八个管,三级区划一百二十四个坊、六百七十六个社。
除此之外,已经建立了颇黎制造所、寿张县军粮生产所、香皂制作所、伐木场、木材生产所、酒坊、养马场等机构,手工业生产逐步的加大规模,何志也正在着手改编新的工商管理条例,由于土地兼并受到抑制,很多地主失去了继续扩张财富的方法,他们正急于寻找新的机会赚钱。
由民兵运营管理六个大型农场,种植大豆,用于补充蛋白质和饲养马料。
新成立了六所管学,并且成立了由教师们组织的流动扫盲小组,轮流在各个管里面上课。
南山战俘营和劳改营的经营情况良好,虽然事前不同意,但何志也还是按照高俊开的那句玩笑,捏着鼻子给劳改营提了个词:学习使人进步,劳动带来自由。
管理机构也有所扩张,翟呈信负责的司法系统开始逐步健全起来,并且有了建立司法学校的必要,这段时间何志也派专人前往兴济县,就司法问题与邹乃济探讨。
高俊很快就给何志也写了回信,同样很长,而且分成了两封信,第一封里面通知了何志也现在中都的各种情况,并且嘱咐他阅后付火。第二封则是针对现代山东情况的一些看法,有关何志也有关工商业管理的想法,高俊重点回信。
何志也打算改变工商业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地主的钱吸收出来,投资工商业,鼓励建立民办工厂,而高俊何志也二人主抓一些关键产业,同时想办法推动技术进步,包括纺纱机、水力机械,以及日后有可能会研制的蒸汽机。
高俊在回信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并不是打算在古代搞计划经济,但是现在军事上的需求逼迫我们把所有的资源抓在手里亲自来搞,为了保证能打胜仗,必须尽可能的把工商业资源放置在我直接的掌控之下,优先供应各种军事资料的生产,保证这些生产绝对不会出现任何波动。
至于民生方面则是能缓就缓,反正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根据地民众的生活都比过去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现在没有必要搞太多民生工业,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民生工业只需要维持在保证现金流和外贸所需的地步。
高俊写这封信的时候很用力,现在在根据地内,军政和民政拽着绳子的两端,都想把资源往这里拉,虽然高俊和何志也都抱有理智,非常清楚任何一面都不能偏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难免偏袒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