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定要给她寻觅一个好亲事!”
“父王,什么叫作‘亲事’啊?”姜诸不解地问。
“诸儿,你还,以后你就会明白了。”齐僖公轻轻捏了一下姜诸的脸颊。
齐僖公转而对姜诸的母亲说,“我已经过了半百,这国土和爵位迟早要传给诸儿的,你要用心教他,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转眼间十二年过去了,齐国一直国泰民安,姜诸儿和姜文儿也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姜诸儿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姜文儿也越来越漂亮。
这天,十四岁的姜诸儿和十二岁的姜文儿玩荡秋千,两个人坐在秋千上,宫女在一旁摇着秋千。
“王兄,我觉得在宫里好闷的,我想去街上玩!”姜文儿侧着脑袋看着姜诸儿。
“前天刚带你出宫被父王臭骂了一顿,我可不敢带你出去玩了。”姜诸儿连忙拒绝。
姜文儿撅了撅嘴,“可是王兄自己不觉得闷吗?整日在这死气沉沉的宫里,连个玩的人都找不到。”
“我这不是陪着你吗?”姜诸儿挠了挠头发。
姜文儿眼珠一转,“王兄,你要是不带我出宫玩,那我马上告诉父王,你有好几篇文章是我帮你作的,而且我以后再也不帮你作文背书了。”
“别别,好妹妹,你可千万别和父王说,你要是说了,他又要关我黑屋,呃,我倒是不怕关黑屋,只是我被罚了,就没法陪妹妹玩了,妹妹你说是不是?”姜诸儿把姜文儿抱在怀里轻声说道。
“哼,王兄就会油嘴滑舌的,我才不要听的,你就告诉我你带不带我出宫吧。”姜文儿俯在王兄的胸口上撒娇道。
“带,带,真拿你没办法。”姜诸儿从秋千上跳了下来,“那我们早去早回来,下午父王要来看我骑射。”
姜诸儿从秋千上接妹妹下来,两个人从大殿的台阶上,像滑滑梯一般滑到了殿地。
两个人走到了宫门前,门卫拦住了两个人,“世子啊,你又要带着公主到哪去啊?”
“不去哪,就是”未及姜诸儿说完,姜文儿抢过话头,“就是父王差遣我们两个到街上给母后买胭脂水粉。”
门卫怀疑地问:“主公差遣你们两个?不会吧,宫里那么多下人,主公怎么可能差遣世子和公主呢?”
姜文儿佯怒道:“臭奴才,父王的意思岂是你能猜度的?你若是不信就亲自去问他呀!”
“这,人”门卫犯了难。
姜诸儿见状也添油加醋,“你不信现在立刻去问,可若是耽误我父王处理国家大事,你担当得起吗?”
门卫无奈只好放行,“人这就送世子和公主出宫,但请世子和公主务必心谨慎,早去早归。”
“知道了,真啰嗦!”姜诸儿拉着姜文儿头也不会地走了。
今天正赶上大集,又是黄道吉日,买卖人和迎亲的把道路围堵得水泄不通,姜文儿看见了一个漂亮的面人连忙跑了过去,姜诸儿则在一边观看乡下艺人操弄的皮影戏。
不一会儿姜文儿跑过来找姜诸儿,“王兄,文儿饿了,想吃东西了。”
姜诸儿摸出了腰间的荷包,看了看,“文儿,我们回宫在吃吧,走得匆忙我没带足铜板。”
“不嘛不嘛,文儿饿了,要吃东西!”姜文儿又撅起了嘴。
只要看到文儿撅起嘴,姜诸儿就一点脾气都没有了,谁让这是和自己从玩到大的妹妹呢。
姜诸儿眼珠一转,看到了迎亲的队伍,主意便有了。
姜诸儿拉着姜文儿跟在迎亲的队伍后面,声对姜文儿说:“文儿,一会儿我们去吃这家人的新婚宴席,到时候新娘的人问起来,我们就装作新郎官那边的亲戚;新郎的人问起来,我们就装作新娘那边的亲戚,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