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就是那个用符纸布下阵法的人?怎么看都像是个嫩学生啊,年纪这么?

    要知道,干他们这一行的,就这个年纪,大多都还跟在师傅身边做个学徒,还学不到什么手艺,等到出师的时候,怎么着也都是三十好几了。

    不管是人的红事还是白事,都不是事,没有年纪放在那里,没有资历放在那里,人家可不相信你的本事。

    因此,这位高人见到张敬文,心里也是特别的疑惑。

    不过疑惑归疑惑,过去问问就是了。

    这位高人看了看王长富,得了应允之后,就朝着张敬文那边走了过去。

    张敬文在这儿喝着茶,被子里剩了点儿茶叶沫子,张敬文倒在了桌子上,手指不断的拨弄着这些茶叶沫子。

    都是些老茶叶了,农村里,家里没有什么大事儿的话,谁会去喝茶叶水,以前买回几两茶叶来,能放上很长时间时间。

    不过再拿出来喝的时候,总会有些不一样的味道。

    有好的,有坏的。

    要是碧螺春的话,当年的最好,要是普洱的话,保存得当,你尽管放,放个十年八年的,再拿出来,那就值钱了。

    很明显,像这村子里,就算王家家底儿厚实,也不可能买当年的碧螺春和放了很久的谱儿。

    这就是些普通的茶叶,外头几毛钱就能买不少的那种,都是劣茶。

    对面过来一个四十好几的人,走过来,坐在了张敬文的对面儿。

    “同志你好,我叫杨天祥。”

    杨天祥,他就是王长富请来的高人,出生的时候,说是带了祥瑞,是老天爷给的,所以家里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杨天祥。

    后来被路过他们村儿里的一个老道士给看中了,说他的命,不平凡,问问他爹娘能不能让孩子当他的徒弟,跟着他学本事。

    既然是学本事,爹娘哪儿有反对的道理?而且那年头,吃饱都困难,多一个看上去还挺体面的人帮着养活孩子,这是好事儿啊。

    所以,杨天祥尚且懵懵懂懂的时候,就被他爹娘送给了老道士当徒弟,那老道士倒也没有离开他们村子,就在他爹娘的眼皮子底下,把杨天祥给抚养长大了。

    遵照老道士的嘱咐,杨天祥在他死后一年,才在坟前磕头,行了出师的礼。

    下山回家,回到家里之后,却发现双亲死在了家里说是天祥,但是干他们这一行的,要是不积攒德行,活着的时候,倒是可以大富大贵,但是得想想天道轮回,得想想报应。

    杨天祥学徒的时候,没做过什么坏事儿,但是他这样一个人,身怀本事,出事了,没有师傅压着他了,最开始,总会出事儿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杨天祥心里也清楚了,活得越是久,身上的本事越是熟,也越是见多识广,人的生死,看的也就越淡然,以前的事儿,也就越想越通彻了。

    “我叫张敬文。”张敬文抬起头来,打量了眼前这人一会儿,出声说道。

    算是半个同行。

    杨天祥自然不是什么引渡人,他只是凭着从师傅那里血来的手艺吃饭,接一些法事,要是谁家有个红白事儿了,去镇一下场子。

    表面是跟张敬文相同,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

    杨天祥自然也有道行,但是他的道行,没有张敬文深,他们两个人,就如同一个水坑和一个水库一样,所谓的道行,就是里面的水。

    道行是有,但是谁能修的多,谁能修的少。

    明显,张敬文作为引渡人,能通阴阳,比杨天祥强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

    而且,张敬文的本事,可是张家祖传下来的,杨天祥虽然也是从学道,但是从底蕴和先天上来讲,比不得张家。

    张家不但有本事,还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