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乃木坂全员参与,只不过under组几乎没有露面的镜头,更多的是担任全景的伴舞职责。

    教学的时候,中元也跟着其他成员在一起学习。只是她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对五更的舞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直观印象。

    五更一段舞蹈跳完,中元才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

    五更跳得很好,这点不容置疑,动作精准且正确,出色的力量感与节奏感。但并不是说她跳的完美无缺。就像上野老师说的那样,五更的舞蹈中的确缺少一种关键性的东西。

    “五更桑,”中元斟酌着开口,“我记得第一次的时候,上野老师斥责你的舞蹈太自我。可以把那个时候的风格展现出来吗?”

    “可以是可以啦。”

    五更闭上双眼,可能是在酝酿情感,把自己代入舞蹈的情绪中。

    待到她张开双眼的时候,整个人的气场都有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改变。中元从小接触跳舞,她能够感受到,五更沉浸在其中的专注。

    就是这个么?

    那天,在选拔组后跟随着前排成员的动作而舞动身体的中元,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了队伍中一种不同寻常的压抑感,明明动作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体力的消耗却不断地加剧,像是带着负重跳舞一般,每一个抬手或是转身的动作,都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来完成。

    这不符合常理。

    如今,亲眼见到五更跳舞的姿态,中元才明白当时的自己为何会跳得那么的吃力。

    全神贯注的五更在舞蹈中并没有在意过其他人,中元现在就站在她眼前,可她从始至终都没在她身上停留过视线,哪怕一瞬。这种极度专注的状态说得好听点叫全身心投入,说得难听点就是眼里没有任何人。

    这种状态在很多的艺术家身上都有体现,流传后世的世界名作大多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正是因为有这种绝对自我的创作过程在,艺术家才能倾其所有的创作出当下最巅峰的作品流传后世。

    可舞蹈不一样,舞蹈不是通过过程完成的作品,因为舞蹈的过程就是作品本身。它更多地侧重于表演,需要与其他人的互动,与观众与同伴,团体舞更要强调舞蹈的整体性。

    五更以一个创作者的心态带领着一群表演者进行舞蹈,难怪会显得格格不入。

    证据就是,五更所跳的舞大体上与上野老师教授的动作一样,只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五更更加的细腻,也更加的个性化。

    这并没有多玄妙,同一套动作,不同的人来演绎总会有细微的差别,因为每个人的动作习惯不同。有些人天生手臂灵活,所以展臂时能够以一个更加开放的幅度打开,有些人生来身体僵硬,但若是力量感出色,也可以把这个优势带入到动作中加以凸显。

    一个剑术流派教出的弟子,大多擅长不同招式,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这个流派的一员,而不是分离出的单独个体。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这些细微的差别在团体舞蹈中反而会增添许多的趣味性,同一套动作,不同个性的舞者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正是团体舞中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体现。

    可五更是个异类。

    她做的太好了。

    从舞蹈的大框架中延伸出的细枝末节,她处理的太过于自然而然恰到好处,任谁来看都会觉得这个舞蹈就应该这样跳,就像一道发散思维的训练题被规定了唯一的正确答案,出了这个范围便是错误。

    由五更这个正确答案在前面领舞,她身边的成员自然不自觉的跟着模仿,造成的结果就是除极度自我的五更外,全团成员都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成为了只知道跟随五更舞蹈的人偶。

    用那种不适合自己的动作进行舞蹈,也难怪会过度地消耗体力。

    在一群不自觉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