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手无寸铁的平民,如果看到身强力壮c异于常人的武林高手,当然会十分钦佩,会希望能结识这位高手,受到高手的庇护。

    但如果他遇到的,是能搬山倒海c抬手间翻云覆雨的仙人,恐怕就只会惊吓,而没有任何其他感情了。因为这已经大大超过这个平民本来对世界的认知了。

    对于此事,也是一般的道理。若当真按照石永年的思路,鸿福号轻而易举地便让有过节的王铁手深夜暴毙家中,行事滴水不漏不着痕迹,应天府衙门都束手无策。这其他铁匠们,恐怕再也不愿与鸿福号有任何来往,唯恐避之不及。

    在鸿福号手下做事,若有半点让鸿福号的掌柜的c东家感到不爽,自己便是跟王铁手一般的下场。这样的活计,有谁愿意来做。

    这道理并不复杂,石永年经朱允炆这么一提醒,很快也就意识到了,忙道:“是臣考虑不周。”

    “这也不能说是爱卿的错。”朱允炆道:“爱卿久为皇家c军队办事。若是鸿福号是明面上的皇家产业,这样的处置便甚是妥当。但如今,这鸿福号表面上还是一家普通产业,行事如此嚣张,就不合时宜了。”

    “这王铁手如此跋扈,留也留不得,杀也杀不得。微臣愚钝,不知该如何是好了。”石永年有些无奈。以实际上的锦衣卫身份,去做一个商铺的掌柜。石永年多少有些隐姓埋名的感觉。之前许多方便的事情,如今做起来,都十分不便。

    “深夜暗杀,实在有些过分。咱们要显露实力,是教铁匠们明白,咱们鸿福号的实力,不输于王铁手,教他们不须惧怕那流氓混账。至于更多的实力,却不宜露出。”朱允炆分析道:“那王铁手的实力有多少,咱们比他高一分便是了。”

    “禀陛下,臣这几日也查访到了一些线索。王铁手在京城匠人中声望甚隆,不过皆因他是应天府尹韩武的妻弟,因此京中匠人都不敢得罪。”

    “哦?应天府尹?”朱允炆倒有些好奇了。王铁手与应天府有牵连,朱允炆倒是早知道。不过朱允炆原本以为这牵连也就是认识应天府衙的差役c亦或是主簿师爷一类的。至于王铁手与韩武有瓜葛,朱允炆倒是没有想到。

    那韩武身为应天府尹,总管京畿地方治安刑名监察等一切事物,虽然官位只有三品,却可以序齿排班,位列朝堂。已经是朝中掌握相当权力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若有心提拔,随手安排妻弟如府衙内做个五六品小吏,别说吏部不会过问,便是皇帝知道了,也觉得十分寻常。好过在街口打铁百倍。

    这些道理,京中铁匠这样的市井小民不懂,朱允炆却十分明白。这王铁手守着一个做应天府尹的姐夫,却落魄成了一个市井无赖。看来,王铁手与韩武之间,还有一些复杂的故事。

    “既然是韩武的亲戚,为什么却在街口打铁为业?不入应天府衙来?”朱允炆问道。

    “这个臣也觉得奇怪,想必韩武为官清正,不愿行这等私相授受的事情。”石永年随口猜测。

    “不对,不对。”朱允炆摇头道:“韩武身为应天府尹,与京中大小官员平时关系甚多。眼下朝堂上的风气,爱卿不会不知。”

    在一片充满污泥的池塘中,不会有一条鱼是干净的。

    朱允炆这一个多月来,分明就感觉到,眼前的大明官场,或者说,至少是大明的朝堂,就如这一片充满污泥的池塘。

    洪武早年,行政严苛。官员贪墨几百两银,便被朱元璋剥皮实草。若说大明朝有没有清官,在那年代,当然是有的。

    但吏治就像弹弓,压得越紧,反弹也越大。洪武万年,朱元璋眼见病笃,常常数月一病不起,不能亲自理政。太子早薨,监国的皇长孙年幼无知,京中吏治腐坏的速度,远比当初朱元璋肃清吏治的速度更快。不愿同流合污者,便如满瑞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