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新兵则继续驻扎在城子镇。
他这万人步军勇力位居左营之冠,下辖一千火铳兵千弓箭手,三千刀盾兵,内中更有使双手苗刀的一千重步兵,这一千重步兵全部是铁甲,另外还有五千长枪兵。
三千刀盾兵和一千弓箭手是这万人中的精锐,很是花了徐勇不少心血。
后来徐勇在九江投靠阿济格后,依靠的本钱便是这四千人,后来转战湖南,大战孙可望,就是靠着这四千人给大西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后被白文选的象兵所败,这厮依托城池巷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后满门被杀,可谓“我大清”忠烈的楷模。
徐勇估计的不错,当张应元部出现在李家坝附近时,一听说其部还有不少骑兵(徐勇的一千骑加上张应元自己的千骑),守卫富水南岸的王二喜头脑一热,带领两千骑飞快驰援了,只留下两千刀盾兵守卫。
而北岸的守卫如何进行他也没有做具体的交待,而是丢下一句“稳守阵地”便拍马而去。
徐勇将这四千人的船队直驶富水南侧码头,而将剩下的六千人开往北侧,抵近南侧码头后,他们先是用弓箭手不断进行抛射,趁着后营的刀盾兵举盾护卫时,那一千重步兵猛扑码头。
两千新兵哪是这一千重步兵的对手,很快便被杀的节节后退,不到半个时辰就阵亡了五百多人,幸亏是后营的队伍,剩下的的一千多人依旧没有溃散,最后退到桥头拼死抵抗,不过此时已经摇摇欲坠,离全体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北侧码头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在杨天星的指挥下,两千火铳兵排成四行轮番射击,侥幸冲上码头的长枪兵又被西营的长枪兵杀得退了回去。
最后北侧的军官见己方已经完全占领了南侧的码头,便又撤回船上从南侧上了岸,此时前营的刀盾兵又阵亡了四百多人,残存的一千人无奈之下只好全部退到北侧码头。
而王二喜听说码头的战事带着两千骑匆匆赶到后,徐勇的大军已经完全占领了南侧码头并建立了牢固的阵地,王二喜用骑兵冲了几次,徐勇的大阵却纹丝不动,王二喜最后丢下两百多骑撤回了李家坝。
其实有汤志扼控幕府山到吴家坝的出口,并在出口垒起了一道矮墙,在火铳兵的射击下固若金汤,王二喜确实是多此一举。
现在好了,整个富池口防区本来严密有序,现在生生被徐勇的大军拦腰截断了,将前营的人马分成了两截。
这便是李安国抵达后的景象。
“这个王二喜!”
李安国自然也只能呆在北侧码头,他开始也是大怒若狂,不过很快便释然了,不是每人都是李定国,天生就会统兵打仗,他手下这些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什么名将之选,只能在战斗中慢慢磨砺了。
不过他也就此悟出了“冷兵器部队一定要有远程武器配合”的道理。
李安国赶到时已经是黄昏了,双方都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心思。
不过李安国却不甘心,他连夜驾小船越过网湖来到汤志的阵地。
吴家坝南北东三侧是大山,西侧是浩渺的网湖,中间是一块约莫千亩规模的平地,后营虽然守住了下山的出口,不过此处的山势并不是特别高,敌军如果有心的话,完全可以抽调一支步军越过山体直插汤志的背后。
汤志的大营设在路口附近的一所民房里,再往北走几十丈的地方,网湖与大山之间的下山出口砌了一道长约五十丈的矮墙。
当天张应元用弓箭手掩护长枪兵c刀盾兵攻了一阵子,不过在后营一千火铳兵的打击下铩羽而归。
“来的是何人的营头?”,面对王二喜的自责,李安国却好言抚慰,并没有过多指责。
“禀都督,看旗号应该是张应元”
“是他?”,李安国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