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科技的发展还是看研究机构,现代的很多东西都是生产中发现问题,然后被研究机构重视。

    比如液晶显示技术的发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被人发现,直到二十一世纪才被普及,足足一百五十年时间,花费了无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改造出来,而且仍然在在发展。

    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等人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

    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1883年3月14日,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莱尼泽(friedrich reitzer)借由在植物内加热苯甲酸胆固醇脂研究胆固醇,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

    该物质在1455c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c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ann)请教。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成为深入研究莱涅泽的化合物的重要仪器。

    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类物质。他开始以为这种物质是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为该物质特有,流动晶体(fliessende kristalle)的名字才算正确。

    此名称与液晶(fssige kristalle)已经十分相近。莱尼泽和雷曼因此被誉为液晶之父。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多重要,研究机构有多重要,没有这些貌似整天做无用功的科研人员,液晶根本不可能出现。

    二十世纪还好,科技发展速度不高,国家可以大力发展研究机构,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研究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快的科技发展速度。

    为了满足科技需求,各国出台了很多政策,促使大量高科技公司出现,苹果、微软、谷歌、阿里、三星、甲骨文、ib、泰克、德州仪器、asl、索尼、华为、大疆、吉利德科学等等高科技科技公司。

    这些高科技公司是世界科技发展的龙头,具有庞大的研究能力,是世界经济的基石,将以前的国家研究机构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种情况让各国政府不得不重视,所谓大而不死说的就是这些超级企业,为了保住这些企业,甚至为了企业改变政策。

    自然,辉煌科技公司目前也是一家超级科技企业,只是名声不显,外界以为是一家游戏公司。

    只有辉煌科技公司的人知道游戏开发仅仅是一个分支,公司的重点还是放在软件研发方面,硬件和机械的研发刚刚开始。

    研发型岗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企业存在的保证。

    维持这些岗位的资金都来源于产线工人的剩余价值,为了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大部分剩余价值劳动成果贡献给了研究人员,甚至企业拥有人,这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源。

    毕业季来临,各个高校的领导又开始发愁忙着联系各个企业和单位来学校招人,毕竟学校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子女,学校领导总是渴望能够给学生们找一个出路。

    接到东江大学的邀请之后,方浩想都没想就决定去本校大量招人,他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变成一家世界一流高校。

    2026年,世界经济危机重重,而中国经济也是进入了低谷,忙着舔舐经济危机的伤口。

    世界科技陷入瓶颈,新的增长点未出现,旧的行业已经落日余辉,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