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合围汴京城。
就是有雁门关的存在,辽人想要南下打草谷,确实极为简单的事情,毕竟整个大宋的骑兵并不多,而且也远远及不上辽人。
自五代儿皇帝石敬塘双手送掉燕云十六州搏得契丹干爹的承认之后,整个南方的汉人政权,便暴露在北方游牧政权的威胁之下。
因而后来的后周柴威,太祖赵匡胤不遗余力的想要收复燕云大地,奈何都没有成功。
而太宗赵光义一者想要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目标,以来彰显自己的伟大明君形象。
二者可能真有那么一份为民族大业做贡献的心思。
奈何心思是好的,却没有那个能力,以十万疲惫之师攻伐燕云大地,最终不仅兵败。
据说自己的屁股上,还挨了两箭,并且那一场战役之中,还折损了自北汉归复的大将杨业。
而我们的太宗,连仪架都丢失了,最终只能乘坐驴车回到大本营。
因此战地点是高粱河,在后世,也就多了一个高粱河车神的“雅号”。
这场北伐战役的失败,直接导致太祖赵匡胤对整个北方地带战略布置的宣告失败。
起初,太祖赵匡胤打算以财物赎回燕云大地,据说这项计划已经在洽谈之中。
而根据那个时代的北辽格局若没有赵光义的这一手,还真就有可能成功了。
辽虽建国,但随着辽太祖阿宝机的是去世,辽人已经缺乏了掌控大局观之人。
宋初,北辽还处于游牧状态,用一个词语就可以形容,穷很穷。
南方大地虽然经过百余年的战乱,也是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但经过后周的发展,多数地区其实已经有了起色。
比辽人政权要好太多。
需求,政治眼光,等综合对比这笔买卖,成功的可能性其实极大。
但随着太宗赵光义的高粱河战役的失败,这笔买卖彻底作废,辽人再傻也知道了燕云的重要性。
若是太祖还多活个几年,也可能以战争的形式收复燕云大地。
两兄弟在军事能力之上,其实没有多少可比性,毕竟太祖赵匡胤是当时柴容的托孤大臣。
其实可以这般说,赵光义以燕云大地换了一个高粱河车神的雅号。
“郡王,我们到了,你在想些什么?”一旁传来赵九的声音,问道。
赵薪从胡思乱想之中脱离出来,这就是脑袋好使的后遗症了。
走个路,都能开小差,思考诸多问题。
从袖套之中掏出那枚令牌,递给一旁的禁卫军,之后才被放行。
进出宫廷自然要严查,并不是你是郡王,亲王就能够自由初入。
当然,有一个地方是例外。
诸位相公们办公的地方,就没有这般麻烦,毕竟他们每日都需要进出点卯。
老实说,赵薪对这个宫城,一点好感都没有,若非必要,他真不想回来。
住在汴京城多好,又没有什么桎梏。
住在水银堆之上,赵薪想想就觉得恐怖头皮发麻。
若不是赵祯的命令,他一刻都不愿意待在宫城之中。
可能是因为水银的缘故,其中飞鸟不见,蚊虫断绝。
这个时代驱赶蚊虫鼠蚁的法子不多,高端一点的用水银,低端一些的直接上砒霜。
就是小孩子杀虫,也是用的砒霜。
水银这玩意儿吸收多了,那可是影响后代质量的,看赵祯就是前车之鉴。
赵薪觉得自己有必要催促一下赵祯,让他督促一些郡王府快些建成。
到时候好早点搬出去,这是极为有必要的。
二人刚进宫没多久,这才走了一段距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