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很多的时候罪犯就是报案人,所以警方先对报案人进行了排查。报案人是个护林员,一个四十多岁的退伍军人,根据后来尸检报告所推断出的受害人的死亡时间,该护林员的犯罪嫌疑被排除。受害人被发现的时候穿着崭新的衣服,内外都是,价格不算昂贵,可也并不低廉。从犯罪现场发现的轮子痕迹来看,她是被人装到很大的旅行箱里运到此处的。而抛尸地点周边地区并没有什么人家,所以办案的刑警推断出犯罪嫌疑人应该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很可能是一辆后备箱很大的汽车。后来刑警调出该时段往来车辆的录像,可这个抛尸地点虽然不算是闹市,但却是高速入城的毕竟之路,一直都有很多的车辆往来,而且林区外的高速公路附近也没什么收费站,还是相对偏僻的。可以找到的录像并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李萌又回到了尸检报告上,受害人除了被认定为窒息死亡以外并没有受什么伤,而导致对方窒息的方式是手,这一点是从留在孩子脸上的隐藏的淤痕判断出来的。应该是犯罪嫌疑人从背后搂住受害人,用双臂制住了对方的挣扎,一只手捂住了对方的口鼻导致受害人窒息。从受害人身上留下的防御性伤痕来看也是如此。但受害人身上并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受害者在死亡之后应该是被人彻底地清洗了一遍,又穿上了新衣服,装到了旅行箱里用车拉到了抛尸现场摆放。人在死亡之后并不会立刻僵硬,等到变得僵硬之后又会重新变软。而这个孩子的尸体被摆放的时候,身体明显是软的。可以看出罪犯可能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从罪犯清理尸体到抛尸的干净利落,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理素质很好,遇事沉着冷静的人,还具有相当的反侦察能力。不过现在网络发达,普通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多,所以这些关于罪犯的推测还都待定。

    杀人的犯罪事实给人的第一感觉像是一场意外,可拐骗儿童却是有预谋的,而且不只是一次。从被害人的尸检报告中可以看出来,在她失踪的这几个月,她的营养状况是良好的,包括从她胃中检测出来的食物剩余也都是很有营养的食物,可以看出绑架这个孩子的人十分懂得照顾孩子,不过同理,现在网络信息太过发达,这一点并不能够完全肯定。李萌从这些线索中可以得到的推断是:犯罪嫌疑人性别不确定,但她更倾向于是女性或者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因为孩子身上穿戴的衣物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作案动机很有可能是代替。犯罪嫌疑人出于某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应该和受害人长得非常相像。犯罪者无法忍受这种失去,才一而再地劫掠孩子。李萌之所以觉得犯罪嫌疑人更可能是女性也是因为她们在诱拐孩子上更容易得手。

    得出这些结论以后,李萌长出了口气,抬头去看对面的刘一帆,发现他在写着什么。李萌知道师兄的这个习惯和自己的一样,喜欢用笔来理清思路,就没去打扰对方。看了一下手机,快到中午了,微信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条王吉利的短信,是关于午餐的。他们局有自己的食堂,每个人都有用餐的磁卡,距离有一张专门用来招待外来人员用餐的磁卡,现在被肖队放到了王吉利那儿。他让李萌他们忙完了叫他一声,他就过来带他们去吃饭。李萌感谢了他的体贴。钻研案件或做其他学术性研究的时候,最惹让厌的就是被人打断,即使是为了祭五脏庙也不行。她拧开了自己带来的矿泉水喝了几口,又瞄了一眼他给师兄带的拿一瓶,只剩下半瓶了,就又重新低头看起自己的总结来,查一遍是否有所遗漏。这次她留了一点儿心神注意师兄的动静。

    刘一帆终于停下了笔,伸了个懒腰,拿起瓶子来喝水。李萌抬头笑着问他,“吃饭?”他一边喝水一边点头。李萌播了王吉利的电话。等到王吉利终于带他们到位于地下室的食堂时,用餐高峰已经过去,食堂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警员在就餐。这些人除了个别的人穿便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