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识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大憨子驮着秉忠一路狂奔越过寨门;一不留神居然将秉忠驮到了附近的泛蝗区,虽然大批的蝗虫已经掠境而走,但此地依旧遗留着一些。这些蝗虫在马儿的走蹄之下肆意飞舞,同时也成群结队的去啃咬那残留下来的庄稼或绿叶植物。看着蝗虫一路扑咬下去,小六子此时茅塞顿开,再好的敌人都架不住群扑群咬,以多欺少,从来自古都是不变的道理。只是在进攻方法和阵法上稍稍有些改变而已,想通了这一点小六子拔马即回。在回寨的路上,小六子想到了自己的凤影捉蝗虫的情景;以锐削弱亦为战术通用,所以自己的部队里还需要培养有特色和个性的士兵,以备特殊之用。想到此处,心中不觉差点什么,拔马回头去了那泛蝗村庄,见着那蝗虫在马蹄催促之下,如潮水般散去,另外在别处聚集。原来这蝗虫战法亦是水之掩藏法,正如《尚书·洪范》所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语出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在兵法上若更加直白点亦是:木之伸曲,水之掩藏,火土之炎焱,金之肃革之意。这个道理想通之后,对于日后的兵阵变化有了很大的支撑就帮助。

    号旗,对,就是信号旗,是用来指示传递命令的旗帜。辨识军旗,是用来辨识敌我双方的这种旗帜往往最多除了旗帜在作战中,往往以金鼓、号炮、号角等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器物指挥三军。“闻鼓而进,鸣金而退”,就是说击鼓时进攻的信号,敲锣是退兵的信号等等

    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尤其是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于对手的一方来说,更需要重视保持阵型。只有保持阵型,才可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这一点上,我国古代要比西方认识的明确的多。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一样,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在有组织的对抗中,而是在破坏了敌军有组织的战斗之后。而阵则是组织作战的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破坏了阵型之后才是屠杀的开始。所以说,当实力相差不大,双方互相对峙的情形下,战斗双方往往想法设法破坏敌方的阵型的稳定性。比如派遣少量骑兵,不断反复的冲击,防止敌人布阵,比如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进行的一次交锋中,楚军就逼营布阵,防止晋军成阵。而晋军填平灶坑水井,撤掉营帐,最后撤掉栅栏成阵。而布阵过程中,往往派遣弓箭手占领控制一定地幅,使用远程攻击武器控制大片地域,用句旧小说或者评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射住阵脚”,防止敌人冲阵。在破阵时,或派遣强悍勇士为先导,破入阵中而大军随后进行强行突破(锥形阵比较合适啊),而成语中所说陷阵之士,就是指此或引诱敌军进入复杂地形、或迂回攻击薄弱部位。这里我们就可以说说古代将领担挑和冲锋的问题。有许多人对评书和旧小说里大量将领单挑的场面感到怀疑。古代将领单挑或者将领带头冲锋是确实存在的,最早的记载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某些时期,由于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素质低劣,装备薄弱,某些装备精良的武艺高超的将领,就成了一支军队的核心,他的生死存亡决定着这支军队的成败。比如说三国初期,将领单挑,或者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由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耗费了大量的精锐军队。各个军阀组织的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缺乏训练、士气低落,一旦遇到不可测的情况,比如袭营、中伏、断粮、火攻,则很容易崩溃。三国时期发生过数次这样以少胜多的情况就是因为此。以少数精锐善战之军击败多数缺乏训练与整合的军队,比如说,官渡之战,因为缺粮,而袁绍军崩溃;赤壁之战,因为火攻,八十万曹军覆灭;彝陵之战,因为火攻,击败刘备川蜀大军。但是,随着三国鼎立形成,各国均对军队加以整编训练,这时候,就以军队的集团作战为主了,很少在出现一些将领单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