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柳儿的陈述,清漪不禁心里泛起凉意。
自尽而死?谁会用这么愚蠢而麻烦的方法自尽?更何况,既然李嬷嬷打算赴死,又何必大费周章地将自己生前继续尽数打包?
自杀,还是他杀,其实,早已一目了然。
人命如蝼蚁,在这个祈府里”真的是不存在什么天理和同情心的。
清漪不禁想,如果她日自己真的无所出,而又无端被害死的话,是不是死后也会相当凄惨?
7
因为李嬷嬷死后尸体如同被仍垃圾一般地处理一事,清漪豁然想起一句话来,要么早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
从上一次决定全心投入金店之后,虽然她的心思是全都放在那上面,可是她的人毕竟还是多少有些忌讳,而李嬷嬷一事无疑又多少刺激了她,几乎在第二天,皇上赏赐诏书下后,下午她就戴上帷帽,出门去了店里,而店里已有林管家上次给她备好的男装。
与其每天对着府里的那些烦心之事,还不如躲在这里,对着自己喜欢的珠宝,并且以尽掌柜之责,亲自为顾客们讲解每一个饰品的意义和设计理念。
不可否认地,都城里的人们传递“新闻”的速度并不比现代的互联慢多少,明明上午巳时皇上才将她设计的第一件“风生水起”赏赐祁家,可下午未时,貌似都城很多大户和商家都在盛传这件事,而清漪这一遭出门算是来对了,正好赶上客流高峰。
因为皇上相中的店家和饰品,一些爱跟风的大臣们便纷纷效仿,很快地,清漪店里这第三批成品便洗劫了大半,阿生那边只好先将“中秋特辑——团圆鱼”暂时押后,先补充“前线”货源。而清漪也几乎是天天都会来店里亲自坐镇。
俗话说,树大招风。
像“琛六福”这种一炮走红的“暴发户”型店铺,自然会招人妒忌,无奈,毕竟是礼亲王和皇上都亲睐的金店,同行商家自然也不敢明着做些什么,但是背地里,就难说了。
最明显的一事,便是那日皇上下诏赏赐后的不过半个月,都城里又开了一家名叫“段大福”的金店。
这名字,和“琛六福”是何其相似!
不仅如此,据林管家派出去的伙计打探回来的结果,那“段大福”所卖的东西,几乎都以件为主,就是一些金簪啊c耳环啊c手镯等物,其设计有九成和“琛六福”的同款产品甚是相似,有些外行的,几乎就认为款式相同。
作为主要设计人清漪,比较了“段大福”所卖的饰品,其中细差别,自然可以一眼看出,但是能够做到九成都相似,这种抄袭和伪造地也未免太过光明正大了。最过分的,便是这些“伪琛六福”饰品的价格,要比清漪家的金店,便宜一半还要多。
作为能够消费地起这种相对平民产品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分不出两种款式到底有多少区别,却又想要跟风,自然而然,他们会选择的便宜地店家,就这样,“段大福”竟能在短短数日之内,也是都城掀起了一股热潮。
眼瞅着自己的金店被别人以假乱真,并且深受影响,林管家有些着急,但是他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现出来,清漪还是瞧出了他眉宇间的焦虑,对于店内的客流量有所减少,她倒是不慌不忙。
“林叔,我们最近七天内的营业额如何?”一天,她一边看账目,一边看似不经意地问。
林管家如实回答,“虽然比之前皇上刚下旨后的那一周要差,但是总体来说,和上一周还算持平。”
听到这里,清漪抬头笑笑,“也就是说,‘段大福”的出现,并没有影响我们真正的盈利。”
林管家点点头,说真的,当数据显示出来的时候,他也是有些纳闷,明明那个“段大福”那么火,而且他有去打探过,那里的客流量确实也不可觑,反观本店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