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帅执行任务的。

    然后赵云又给张飞颁布任务。

    所以实际上等于是郭瑾在给张飞下达指令,要他按照指令办事。

    但是张飞没有这样做。

    他自由发挥,想到哪儿就打到哪儿,他是愉快了,但是这里头隐藏的东西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儿。

    这让郭瑾深深感受到了他在军队里的威望不足,不足以让老将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办事。

    郭鹏的退居二线似乎让军队里一些受到束缚太久的人想要稍微宽松一点的环境。

    这样想着,郭瑾想起了当年郭鹏亲自督办的魏宵案。

    郭鹏打败袁绍成为实际上的天下第一诸侯之后,河北三州正在紧张的整顿之中。

    当时有一个叫做魏宵的将军,是郭鹏的亲兵出身,非常亲信的部下,他奉命率领一部军队防御边疆。

    那个时候是郭鹏建立军队的前中期,军队的规章制度都在细化和完善之中,战时和非战时的规矩刚刚颁布下去。

    郭鹏规定军队将领不得擅自出击,除非遇到袭击,否则不能主动出击讨伐北边的鲜卑人,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定会被严惩,绝不姑息。

    因为这是关乎到威望和指挥权的重要事件。

    结果这个魏宵擅自出击了。

    他派出去的哨骑在草原上游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距离驻军点比较近的鲜卑部落,看样子是准备南下袭击边关占便宜的。

    魏宵觉得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立刻率领军队出击,仗打赢了,消灭了那个鲜卑部落,但是消息传来,郭鹏勃然大怒,下令斩了魏宵。

    当时很多人求情,说魏宵立了功劳,不说奖赏,功过相抵总是可以的。

    郭鹏不听,强令斩了魏宵,还要传首边关,以此震慑全军。

    全军将领为之震撼,从此不敢有丝毫违背军规军法约束之举动,全都老老实实的听命令,不敢有丝毫逾越和违背。

    事后郭鹏说,他斩的不是魏宵,而是一种试图挣脱军规束缚自由自在的趋势。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军规军法和组织度,没有军规军法和组织度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根本不配叫做军队,也没有战斗力可言。

    所以魏军要扫平天下,严苛的军规军法就必须要遵守,绝对不能放松。

    军规严谨,军人们虽然表面上遵守,心里也在逐渐接受,但是人是有惰性的,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求更加轻松的生活方式。

    士兵如此,将军也是如此,他们也不愿意受到如此严苛的规范约束,也想要更大的自由。

    他们会不经意间甚至是有意的尝试着挑战军规,试图得到喘息之机,亦或是挣脱军规的束缚,自由自在,给自己争取更多的余地。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必须要严肃对待。

    如果不能严肃对待,对于好不容易确立下来的军规的威严是极大的损害,想要重新树立,将会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成。

    军规军法的确立,是从军队一开始建立就被确立的,是郭鹏治军的核心思想。

    郭鹏不允许自己的军队和其他军阀军队一样自由散漫没有军人的样子。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有极高的组织度。

    魏军战斗力强大的秘诀,就在于极高的、超越同时代所有军队的组织度。

    组织度从何而来呢?

    从军规军法里。

    魏宵犯案时期,正是郭鹏打败袁绍、全军膨胀的时期,这一时期,军队里暗流涌动,有人明里暗里试图冲破军规的束缚,给自己松松绑。

    但是他们没想到郭鹏如此凶悍果决。

    当时的那种趋势这种被郭鹏拦腰斩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