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两人,暗笑叶向高急欲扳回一城,竟然把自己的尾巴漏出来了,这足以说明紫禁城四周布满了东林党的眼线,也证实了左战之前怀疑的那双看不见的黑手,不免有些忧虑。
自以为得意的叶向高见小皇帝深入一阵沉默,正欲强行辩解官员涉黄一事,忽见左战从王安手里接过一封信函,站起身来说道:
“叶爱卿可知这里面写了些什么?”
不等叶向高回答,左战继续说道:
“这是一份花名册,凡是去过八大胡同的人名都在里面,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
这个花名册就像丢进茅坑的炸弹(粪量十足),底下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去过的人面色苍白,低头沉默不语,暗骂叶向高聪明反被聪明误,惹恼了小皇帝大家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没去的人一脸的幸灾乐祸,巴不得左战大声的把人名念一遍,然后再让魏进忠抓紧刑部大牢。
明朝官吏嫖娼罪下杀人一等,按笞c杖c徒c流c死五种刑法来说,就是流放。除了距离上的差别外,流放还分好几等,有的自己被流放,有的全家跟着;有的可以特赦回原籍,有的世代都要留在那里。
左战见效果很理想,又回敬了叶向高一句,说道:
“叶大人想不想知道自己在没在名单上?”
此时的叶向高早已是斗败的鹌鹑,伏在地上大气不敢喘一下,哪里还敢回答小皇帝的问话。那些风月场所他肯定没少去,但在不在名单上很难说。他要说自己去过,那等于自绝后路,要说没去过,万一在名单里,那就是欺君之罪,要灭族的。
左战静静的看着底下的大臣们,那种失望乃至绝望全写在脸上,众臣更是不敢多言,大殿之上异常安静,大家都知道这是暴风雨要来的前兆。让左战失望的是这些大臣的不忠不孝,在国丧期间涉黄是对两位先帝的不忠,在除夕夜外出作乐是对家人的不孝。让左战绝望的是这些人各怀鬼胎,关外战事吃紧却还在想着党同伐异。
暴风雨终是没来,左战虽然极度愤怒,还是命魏进忠从正门抬进来一个火龙,走到大殿中央当着众臣子的面把那份花名册烧掉。众人不解小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人侥幸,有人失落。
左战看着燃起的花苗,平和的说道:
“朕相信诸位爱卿的人品和德行,但是对于那些证据确凿之人绝不姑息。马上辽东要有一场大仗,望你们齐心协力,上保大明疆土,下保黎民苍生。”
此言一出,众人唏嘘不已,齐刷刷的跪倒在地,高呼万岁,对这个小皇帝算是彻底的拜服。其实他们最应该感谢的是崇祯皇帝,左战这么做也是以史为鉴,不得已做出让步。
当初李自成打入北京,群臣四散逃命,只有崇祯和王承恩在皇极殿坐着,彻底成了光杆司令。崇祯死前留下一段名言:“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左战初读《明史》时,除了对崇祯以死殉国的气节感到钦佩外,也觉得满朝文人皆可杀。随着阅历的增加,他慢慢发现其实不能全怪朝中的文臣,崇祯死后殉节的文人有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抛弃了崇祯呢?
根源还在于皇帝的素养。崇祯的勤政世人是公认的,但他的刻薄寡恩c猜忌无常却是致命的缺点。他过于急迫的想中兴明朝,先杀阉党,再杀文臣,最后杀武将,天下无不失望,谁不想活下去?他自称饱读史书,难道不记得汉光武帝是如何去给哥哥刘縯吊丧的吗?刘秀忍着悲痛不为哥哥服丧,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终于瞒天过海,中兴汉室,死后追封兄长,善待遗孤,这才是大丈夫的心胸。
左战此举意在效仿汉光武帝,虽然手握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