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机要员在一起讲讲故事c开开玩笑,还会拍拍这个人的肩膀c摸摸那个人的头,十分随和。他起草的电报最多,字却写得最潦草,又不是规范的行草,很难辨认。机要员们遇到看不懂的字,感到很为难,又不好意思老去麻烦首长;我比较能猜字,看笔的走向,对照上下文,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他们就常常叫我去帮他们猜。其实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如果猜错了关键的字,那是要闯大祸的。我那时候年轻懵懂,胆子大,敢胡乱猜。幸好干了两年没闯过大祸。六号性格直爽,感情奔放,说话风趣幽默,有很多士兵的语言。有一次他对着同志们嚷嚷:“我老婆又给我生了个‘没把的’(指女婴)!”他的老伴当即斥责他:“你又在埋汰我!”他一直是笑嘻嘻的,其实并无恶意。一般人都以为他是工农干部,根本想不到他是个大知识分子,还是个大地主家的大少爷。后来他担任了省军区的副司令员。
七号(张治安),政治部主任,山东人,大地主家庭出身,中学文化。中等个儿,很胖,满面红光。他作报告时,中气十足,声如洪钟,或绘声绘色,或风趣幽默,或大声疾呼,或锋芒毕露,总能把听众吸引得全神贯注c惊喜交加。赵股长曾这样告诉我们:“七号在我们家乡那边可有名啦!人们都这样说他:‘家的大少爷,中学生,打仗特勇敢!’别看他那么胖,打起仗来就是敢带头冲锋陷阵,‘咚咚’地往敌人的战壕里跳,和敌人刺刀见红!”我和他接触不多,因为政治部另有电台,但我听过他作大报告,具有很强的气场!在我离开镇远分区前,他晋升为4号(分区副政委)。六十年代,我曾在《解放军报》上看见过他的名字,那时他是铁道兵的大校。
八号,政治部副主任,暂缺。
从我接触过的这些领导干部来看,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律: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比较爱学习,字写得很认真,文句通顺,性格温和,举止文雅,注意形象,外貌更像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干部往往写字随便,潦草难认,性格豪放,言语c举止带点行伍习气,外貌反而更像工农干部。这是不是受了当时提倡的“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影响?
我还接触过一次地方的首长。那次,省军区转发了中央的一份电报,经我译出后交给六号看。因其内容牵涉到地方,六号批了:“转给地委吴书记(吴肃)看”。赵股长当即派我送去。
地委离军分区不远,我带着电报,步行来到地委门口,和门房打了个招呼:“我是军分区的,有公事要见吴书记。”那时的门卫似乎很松,也许是因为我穿着军装的缘故,也不通报一声,就朝厅堂西侧的前房窗口一指:“吴书记在那里办公,你去吧。”我走进厅堂,走到房门口,看见一个个子不高c身材较瘦的中年人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我喊了一声:“报告。”他转过脸来看了看我,说:“请进。”我走进去,向他敬了个礼,说:“我是军分区机要股的,请问您是地委吴书记吗?”他说:“是的。”我说:“有份电报,事关地委c专署,要请吴书记过目。”他微笑着站起来,招呼我坐下。我把电报拿出来,呈交给他,并说:“您如果要记录,请打乱电文的顺序。这是我们的保密规定,怕万一被敌人得到了,会套出我们的密码。”他“哦哦”地不断点头,接过电报,坐下来仔细阅读,随后又拿出本子摘抄。他果然按我说的,摘抄时前后顺序颠倒。抄完后他把电报还给我,说了声:“辛苦您了。”听口音,是山东人。原来山东人也不都是彪形大汉。我向他敬了个礼,转身离开。他却站起来送我,走出房门,一直送到大门外才挥手说“再见”。对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兵,居然如此客气,这使我感到非常意外。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领导干部啊!
十几年后,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过他的名字,那时他已经是省高官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