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如果长官也给我一个耳光,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家突然来了一位稀客:他身穿解放军军装,头戴&b1帽徽,胸佩“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大概二十五c六岁的样子,个子不高,长得敦实,举止文雅,笑容可掬。我感到挺奇怪,我家怎么会有解放军客人?

    原来他是妈妈的一个熟人,大名张祥武,是我们家乡附近的人。他高中毕业后当过几年学教师,临川县一解放他就投考二野军政大学五分校,现在军政大学学习。军大要进军大西南了,他请假回家来向亲人们告别。假期满了归队,路过县城,弯进我家来看望我母亲。

    母亲热情地接待他,请他去街上的饭馆吃饭(那个年代,一般人家都是在家里招待客人,轻易不上饭馆。把客人请进饭馆是一种较高的礼遇)。据他介绍,二野军大五分校是为部队培养基层干部的学校,广招青年知识分子,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有马恩列斯毛的著作,还有《社会发展史》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等。由校领导(师c军级干部)作大报告,然后分班讨论,联系思想,联系实际,自由发言。讨论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大家既学到革命理论,又心情舒畅。生活则是军事化,出操c打背包等和连队一样;伙食还可以,吃饭管饱。军大的前身是抗大,抗大的前身是红大,当今各级党政军领导大都在红大c抗大学习过。这种学校确实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母亲听后,当机立断;“童心,你明天就跟张大哥一起去!”

    我当时很不理解:母亲为什么一定要我辍学参加工作,而且还要我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本地就有地干校嘛,省城的郊区也有军政大学,为什么不让我就近参加工作,一定要我跟着人家远去大西南呢?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形势的发展,我终于明白了她的一番苦心:她之所以拒绝去海外,是因为夫妻情深,她要等着解放,去实现夫妻会面。解放后,几经查找,仍找不到丈夫的下落。她自己想参加工作(那时她还不到40岁),又因家庭成分和丈夫的关系被拒绝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起儿女的前途了。她有文化,会看书看报,有一些分析和预测能力。她可能认为,以后要土改,她将失去田地;她无业,将没有收入。儿女怎么办?让女儿进简师,读师范不要钱,毕业后当个学教师,可以糊口。儿子呢?男孩子嘛,应该更有出息,当个学教师?她心有不甘。她看好共产党,认为儿子跟着共产党会有前途,生活上虽然艰苦点,但吃饱饭还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要我远走他乡?她可能认为,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在家乡附近工作,尽人皆知是某某人的儿子,于我的进步不利;所以宁愿要我千里跋涉地去偏僻c落后的大西南,也不肯把我留在她的身边,留在鱼米之乡的江西(她自然无法料到以后会“全国一盘棋”,家庭出身,那是刻进骨头里的,你跑到天涯海角也得背着)。她又为什么不给我们兄妹俩挑明这番苦心呢?她可能是怕我们思想背包袱,影响我们求进步的信心,所以宁愿自己默默地在心里藏着c掖着c扛着,宁愿儿女对她产生误会c怨恨,也要极力贯彻她的主张。

    妈妈虽是女流之辈,却有着男子汉的作风,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第二天一大早就叫我跟着张大哥上路。

    那天早晨的情景,象电影似的,后来常常在我的眼前播放:我背着挎包,跟着张祥武在前面走;妈妈,外婆,还有妹妹在后面送。外婆面色严峻,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身材娇的1岁的妹妹身子紧贴着外婆,似乎有点畏惧感,可能是对哥哥的突然出走感到意外和不安;只有母亲满脸笑容,满不在乎,还紧赶几步走上来,和张祥武谈笑风生。走到巷子口,我俩沿着大街向前走,她们站在巷子口向我俩挥手。走出几十步后,我回过头来,看见她们还站在那里。母亲看见我回头,就挥挥手,示意我放心走。我几次回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