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窑洞门口走去,看到最小的妹妹张晓华正在洗脸,而二弟和父亲在门口忙碌着什么,他心想日子都这般光景了,还有什么好忙碌的。

    可他又不忍心说什么,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淳朴的,勤劳的,谁都在努力的干活,争取不给国家添困难,有什么都自己克服,自己作为一名来自未来的人,没有理由不好好的过好当下的生活。

    当然,张晓东也想不给祖国添麻烦,而是添砖加瓦,可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几个小时的观察和实践之后,张晓东告诉自己不能够那么莽撞的行事,所谓三思而后行,此刻自己就需要三思。

    思考自己的前世和今生,思考当下的局势,思考自己当下的身份和所有的条件,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不是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总是不那么可靠!

    张晓东通过这番折腾,终于知道就算自己有着未来几十年的记忆,可还是不能缺少前身的那些眼下的记忆,比如这个村庄的一切,这个家庭的一切还有这个人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很重要。

    想通了这一切的张晓东走进屋子里面,也不去理会一家人的忙碌,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忙碌的。

    别说现在已经是大年初二,就算是除夕那一天,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好忙碌的,毕竟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相反还是物质极大贫乏的年代,哪有那么多要准备的,最多也就比杨白劳家好一点儿,那就是没有黄世仁的逼债,其他光景大致差不多,房屋也就那么大点儿,大扫除都算不上。

    张晓东放下手中的斧头,背着手又走出去,他要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错过的那些东西,只能在外面去,这屋子里面实在没有一个安静的空间。

    要命啊!

    要是再晚几年也好啊,或者说自己重生回到自己熟知的那个年代,自己对自己的家人的一切轨迹都熟知,能少不少麻烦事!

    张晓东这一刻感觉到了危机重重,肩膀上的担子也沉甸甸的。

    不说老红军张礼城同志了,就说这个家现在的光景,委实难熬。

    父亲张有财四十五六岁的年纪,身体还算硬朗,可这个时代的人,没见识,没思想,一心为国家奋斗,一切听指挥,别指望他们有太多的见地来改变这个家庭环境,要想改变还得是自己来。

    母亲郭玉兰是传统的农村老牌妇女,在家里面很多时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她每天兢兢业业的任劳任怨的干着一切活儿,大队的活儿要干,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和这个家庭的一切起居,反正农村妇女都这样。

    张晓东今年二十一岁,是家中长子,下面的二弟张晓晨,今年十八岁,闪过初中,眼下也算是家中的一个重要劳动力,可是看看那面黄肌瘦的样子,估计也没有多少力气,野心可能有些,毕竟年轻,可张晓东知道,那些野望将会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被磨灭,最后不了了之。

    三妹张晓花也十四岁了,正是将懂事的年纪,也是爱美的年纪,可每天还是延续传统,将就这一身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就这么熬着,头发也乱得不像话,甚至连一面小镜子都切胳膊少腿的。

    四弟张晓波今年九岁,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倒是还在上小学,可貌似成绩不咋滴。这也能够想得通,在这个时候,全村甚至全县的农村,能有几个识字的人?

    不说其他,在这时候,人们的事项尚未完全转变,社会正在思考转型的时候,很多人思想当中还记得那句话,“宁要一个大字不识的壮劳力,也不要满腹经纶的酸腐秀才!”

    为什么?壮劳力能干活,心思还少,酸腐秀才,力气没多少,就话多,不能形成生产产值啊!

    还有一个小妹张晓华,刚四岁的她面黄肌瘦的,走路都还不是很稳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