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削弱。而削弱大世家的人,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世家思维,但是能有自己的利益和理由,打压过去陈旧的理念。

    这就是历史,旧思维不可能一下子变成新思维,新思维是在一代代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实践中演化出来的。”

    苏鴷的光灵飘到了东大陆地图上,目光看着地图上张牙舞爪的太云,嘀咕道:“车轮滚啊滚,碾碎一些古旧的碎片,当旧车轮停下来,那么新的车轮又会滚动,将停下来的东西碾碎。”

    ……

    翠屿港,一家新兴技术部门正在这里建立。沙暴集团在这里布局了电子产业中心。

    至于为什么在蓬海布局?而不布局在自己安全的战略后方呢?

    赵宣檄是很想把“高科建筑”放在自己安全的后方,但是苏鴷、融绝宕的解释,都让赵宣檄不得不遵从客观经济规律。

    千鳌岛还是比较荒芜,刚刚开发,吸引不了人才。吸引人才,不是模拟经营游戏上数值。而是要很现实地考虑人才所需的问题。

    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要考虑该地繁华对人是否有吸引力。

    例如,对二十一世纪的政府来说,在北上广,或是在中部的省会批地盖房,调运钢铁水泥还有建筑工的成本差别其实并不大。

    但是两地政府,若是同时给科研人才集资建房甚至福利分房的机会。那肯定是一流的人才东南飞啊!虽然这都是泡沫,但是真的能吸引到人。

    电子产业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人才。

    现在千鳌岛那边,能吸引的只是初中生级别,只能布局钢铁、机械等中级制造业。

    至于高级制造业,好歹要高中生培训才能支撑起来。从目前来看,在东部,没有一两场大规模战乱,是无法让人才发生迁移的。

    太云现在虽然猛,一时半会还真的打不到滨海。没法让东部的人才跨海来到千鳌岛上。

    所以从客观经济规律上来说,也只有在浙宁或者蓬海发展电子工业。

    浙宁那边脑残的少壮派,让投资建厂的环境很不好。所以蓬海,是沙暴集团唯一选择。

    现在东部沿海‘和平’是主流,无法打破这个和平稳定环境,人才是非常‘稳定’的。

    【当然,遵从客观行事,并不代表就屈从于现实,现在改变不了,那么现在可以为未来做准备】

    苏鴷在工业规划上,还是非常早地布置了备份。在千鳌岛布置了电子工业圈,也同步封存了大量设备,以及派遣少量的人维持低规模的生产。

    这些预置的产业,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某些经济学家嘴中,可能是鬼城,僵尸产业。但是开战后,没有这些空转的预置产业,来保障因战火而迁徙的生产者,来发挥生产力。那么这样的国家就等于在潮水中裸泳的人,潮水退去,所有窘境一览无余。

    人才迁徙,对二十一世纪地球的小势力来说不用考虑,也没有考虑的资格,因为二十一世纪各国都是有民族主义的。大国打仗,其国民的人才也轮不到小势力来收。

    但现在东大陆与二十一世纪有个不同点:在当下世家文化下,民族主义很弱,中低层如同流沙一样没有凝聚力。哪一方高层的军事实力强,就可以对底层进行聚散。

    沙暴集团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壮大,得益于此。

    在这个没有过强民族凝聚理念的社会中,只有赵宣檄的赵家和融家这两个古世家的金字招牌,才能让沙暴集团在军事胜利后,有这么多中层世家投靠。

    旁白:白浩歌虽然是权玺,家世却依旧不足,没有足以单独举旗的号召力,目前呢,也只能以融家子弟老师的身份,潜于渊中。

    现在士族文化,正在方方面面影响社会的上上下下。

    融家在翠屿港进行电子产业布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