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边分段筑堤了;到明朝时,大堤已经逐渐连成一片;公元1542年,北岸最后一个和湖水连通的分流口郝穴堵塞,至此荆江大堤联成一线,全长124公里,被人称作万城大堤,又名万安大堤。

    万成堤是今天荆江大堤的前身。自古民谚云:水来打破万城堤,荆沙就是养鱼池。仅仅1931年的一场大水,就殃及江汉平原的9个县,淹没农田500万亩,受灾人口300多万,死伤人数无法统计,人民不胜疾苦,便用歌唱出自己痛苦的心声,“荆江水哟,好猖狂,荆江两岸遭祸殃,官家年年说治水,百姓岁岁望断肠。”

    解放后1952年,新中国政府在国家财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固的,它上起江陵枣林岗下至监利城南,全长182公里,它已经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屏障。在加固荆江大堤的同时还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完成的第三年1954年,荆江出现罕见的特大洪水,当54孔的进洪闸打开后,很快便吞吸了荆江五分之一的洪水,有效地削减了洪峰,首次发挥了工程效益。但即便这样,武昌、汉口还是被洪水围困百日。京广铁路中断一百天。由于洪涝地区积水时间太长,那年庄稼大部分绝收……

    飞机最终降落荆州沙市机场,一直坐镇荆江的温副总理和湖北党政领导早已等候在这里。沙市是荆州原是江陵县一个滨江的小镇,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新兴的轻工业城市。可以这样说,没有这荆江大堤和荆江分洪工程,也就不可能有沙市的发展。沙市是江汉平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新时代“人定胜天”的见证。

    一下飞机,总书记手握着湖北省党政领导人的手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不来看看,我心里不踏实啊。”总书记顾不得休息,直奔荆江大堤的重点险段观音矶。

    荆州大堤为国家一级确保堤防,有“金堤”、皇堤“之谓,各级领导但凡视察观荆江,观音矶为必到之处。

    是啊,荆江之险,乃人民共和国心腹之患。早在1989年7月22日,新任中共*****才半个多月的总书记,出巡的第一站就是荆江。不想10年后,他又站在荆江大堤上,望着比10年前更加汹涌的拍岸惊涛,脸色显得有些凝重。

    大堤的后面直接保护荆北平原500万人口和800万亩耕地,以及许多城镇和其他重要资源的防洪安全。如大洪水时荆江大堤溃决还将威胁汉南、汉北两区460万人、860万亩耕地和武汉市以及几条铁路、公路交通干线。

    江堤观音矶旁的万寿塔此刻似乎也俯看这一江洪涛而独自不语。这座万寿塔是明朝嘉靖皇帝为庆贺他母亲毛太后六十寿辰而建的,此塔屹立江畔,结构雄伟,造工精细,高达40余米,其目的是和武汉的龙王庙一样,想让它起到镇水的作用。

    治国必治水,治水即治国。古今统治者都深深明白这个道理,任何把防洪的希望寄托于鬼神的举措,只不过寻求一种心理安慰罢了。

    可以这样讲,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大半个中国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只有学会与长江对话才能真正掌握中国的命运,才能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主宰!

    吃过午饭,又驱车数百公里,于下午5时赶到洪湖大堤乌林镇中沙角险段。

    “总书记来看望我们啦!”顿时,大堤上的军民们欢声雷动。“总书记来了!”大堤上人群沸腾了。

    经过千辛万苦辗转到达这里的上官致远此刻踮起脚向远处观望:只见平日里只在电视里看到的总书记在温副总理、张万年上将等人的陪同下从大堤上走过来了。一位头戴钢盔的士兵啪的敬了一个军礼,总书记面前已经是数千自觉列阵的抗洪将士。

    其时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一幅幅巨型标语布满大堤上下,一袋袋沙石筑起的坚固堤防巍然屹立,一面面不同历史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