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些有识之士也觉得不错,感觉皇上这道旨意,就是对目前大明多灾难的一个强有力的应对手段。

    不过终归有一部分人,还是心中不服气的,不想掏这个钱的。可是,皇上是天,他们没法直接反对,就只好把怨气洒在那个刺客身上了。要不是那刺客突然来了这么一手,也不会激怒皇上下这么严厉的一份旨意!

    “不知道是哪个猪头,竟然敢在天子脚下做出行刺朝廷命官的事情,疯了么?”

    “你说行刺就行刺好了,非要喊什么话,这不是不打自招了么?”

    “……”

    在他们埋怨的时候,有个别人,喜欢阴谋论的那些个,猜不出来是哪家这么蠢,干出了这么一个蠢事的时候,都暗暗猜测,这事会不会是皇上派人干的?要不然,为什么番役刚好经过呢?

    他们再怎么样也没想到,这个事情,会是张溥自编自导的。要不然,他们吃了张溥的心都有,这都还没出京呢,就整出了这样的幺蛾子!

    而崇祯皇帝这边,其实在当天下午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因为姜冬最终还是抓住了张宗烈。

    当时东厂番役追得急,而张宗烈又心急慌忙的,没敢跑回张府,就一直躲躲藏藏。最终还是被姜冬带着人,给逮到了。

    不过姜冬早已推断出事情的蹊跷,他也不公布情况,直接带着张宗烈回了东厂。

    一开始的时候,张宗烈要紧牙关,什么都不招,问什么都不答。

    但姜冬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大概猜出了事情的真相。在刑讯之下,在心理攻势下,最终张宗烈知道隐瞒不住,就全招了,包括到最后的时候,张宗烈没法对自家老爷下手,是自家老爷抢了刀子对自己动手的事情,也都全部招了。

    崇祯皇帝听了姜冬的禀告之后,联系张溥的实际态度,立刻就推断出了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是不想去江南。

    于是,崇祯皇帝冷笑一声道:“他越是不想去,那他就非去不可!”

    说到这里,他便交代姜冬道:“立刻护送他南下,就那点伤势,等到江南的时候,也肯定就好了。严密监视他,不要让他再出幺蛾子。至于这个事情,暂时就不要让别人知道,就当着还没抓到刺客好了。”

    看清了张溥这伪君子的真面目,让姜冬对他异常地厌恶。在回应崇祯皇帝的同时,他心中打定了主意,哪怕张溥上茅厕,都要派人盯着他,看他还怎么办?

    另外一边,吴昌时那里,他当然也不情愿,不过还没闹出幺蛾子,张溥这边就先出事了。因此,他倒是没做什么额外的事情。不过他这边是有一队锦衣卫做贴身保护,就和张溥是前后脚的功夫,立刻了京师,带着苦逼的心情南下了。

    处理完了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才回到后宫去见周皇后。他在屏退众人之后,便把有关张溥和吴昌时背景的资料给她看了,包括他们控制科举,有“民间皇帝”之称的事。

    周皇后是看得大吃一惊,或者说是大惊失色。她往往没想到,名声那么好的两个人,竟然是这样的人,这是要动摇她夫君,她儿子的江山社稷,这还了得!

    对于她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后的生气,崇祯皇帝自然料到了,便对周皇后说道:“虽然你是太子亲娘,是为了他好,可太子是国之储君,有关他的事情,必须要慎重之。和外朝相关的,不要插手,免得再被外臣愚弄,明白了么?”

    大明在开国之初,曾定下了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的规矩。不过规矩终归是用来打破的,虽然少,可大明的后宫和宦官干政,也一直是有的。

    至于周皇后,她基本上是非常守规矩的。但是,崇祯皇帝不守规矩,估计还有不少次要出京师,因此他通过这个事情,让周皇后知道,就算他不在京师,也还是要皇帝做主。

    另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