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见万历醒了,就侍候万历起床用早膳。万历前世和爷爷相依为命,也算是苦大的孩了,可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腐朽封建帝王生活自己怎么就适应得这么快,这么自然?竟然没有一点不适感。自己这心里还浮想联翩,要是这服侍的不是宦官,而是两漂亮的宫女,那场景更是美滴很……。
“打住、打住,现在是想这些的时候吗?这不是我的本心,我是这样的人嘛?这肯定是万历原有的快要进入青春期的潜意识在作怪……。“万历一边吃着早餐,一边在灵魂深处做着自我批判。突然想起自己还有重要的事要办呢。
“张伴伴,这《永乐大典》现存于何处?“万历一边愉快的啃着芝麻烧饼,一边问到。
“皇上,《永乐大典》的正本现收藏于文渊阁,世宗嘉靖皇帝曾下令抄录副本一套现存于皇史宬。编撰永乐大典时所据的原稿书籍原存放在南-京文渊阁,但正统年间失火,皆已烧毁。“张维娓娓道来。
万历听到这正副本皆在,那是喜出望外。历史上《永乐大典》的正本下落成迷,一种说法是有可能毁于万历年间三大殿的失火,还有一种说法是给嘉靖皇帝陪葬了,还有说法是毁于李自成攻破京城之后。
抄录的副本流传到满清经过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的辑校,部分抄录引用,还美其名曰““菁华已尽,糟粕可弃”。满清道光年间《大典》就被弃置翰林院无人过问理,被翰林院的官员们偷的偷,拿的拿。到满清光绪元年清点的时候仅有5000多册,再过20年只余下800册,就这样被偷光了。这些书流出皇宫后,就有人高价收购,也有洋人收购,从此就散落世界各地。到了最后,仅有可以考据的400多册成为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真是无比的痛惜和遗憾。
现在得知,虽说原稿书籍已失,稍有遗憾。但《永乐大典》正副本皆完好无损,怎不令人兴奋。这才是真正的宝贵财富,一定要想办法保管好,刊印复制流传于后世。
万历迫不急待的说道:“张伴伴,马上派人到皇史宬,把《永乐大典》的目录给朕取来,朕要一会要看看”。
“是,老奴马上安排人去取。”
“咦?昨天那两个服侍我的那两个小宦官呢?他们叫什么?怎么没看见他们?……。”突然看到只有张维一个人在自己的身边忙前忙后,万历满心疑惑的问道。
“回皇上,他们一个叫李存义,一个叫胡有德,昨天第一天到您身边当值。今天一早,就被调到直殿监去了。”张维赶紧答到。
“什么……?调到直殿监去了?昨天母后不是发话,只罚你们三个月的俸吗?母后现在在哪?……。”
“皇上,是司礼监派人过来传的话,至于是什么缘由,老奴一直侍候在您身边,还没得空去打听。李太后娘娘今天一早就和冯公公一起去了慈庆宫……。”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昨天自己明明已经把张维和这两个小宦官给保下来了,为何今天张维没事,两个小宦官却被调到了直殿监?这直殿监可是负责宫里各宫殿、阁楼、走廊的洒扫,是十二监里最苦冷的一个。
为何这李太后在乾清宫的时候不发话,和冯保去了慈庆宫之后才有司礼监的人来传话?难道是昨天的戏演砸了?但演砸了也不会迁怒到两个小宦官身上吧?难道是冯保在从中挑事?……。
万历疑惑连连的问道:“张伴伴,冯大伴是否和你有什么过节?…..。”
“冯公公和老奴交情还算厚,并无过节。那两个不争气的能调到您身边效力,冯公公也是帮着说了话的。”张维明白万历指的是什么。
“他们之前是在宫里哪处当差?“
“在御用监当差“。
御用监虽说没有司礼监的权利大,没有内宫监的油水足,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