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作为一家大型公司,其实最怕的就是员工流动性的固定。    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大公司,明明已经人满为患了,可是却依旧每年都是各大名校,进行校招。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公司内部人员过多而导致臃肿吗?    诚然各大公司确实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是他们更担心的确实公司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    毕竟很多公司每年都去校招新人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公司的流动性保持畅通。    每年都有正常的高端人才流入,然后再从这些人才里进行选拔和精心培养,最后只要有一两个能够成为圈里的领军人物,那公司的投资就都值回票价了。    尤其是对第九实验室这样的科技创新型公司而言。    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对公司而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每年校招,很容易扩散公司的名气,而且也有利于企业营造自己的社会责任形象。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从每年的新鲜血液里选拔人才,重点培养人才。    尤其是他们这样重事科技研发方面的企业,每年招数百人进来,淘汰一批,留下一批。    再从留下的人里重点选拔培养一批,而这些人里,只要有一两个能够成长起来,那么他们给公司带来的回报都将是巨大的。    一个领军人物,只要发现一种重要的材料,那么也许就会带来一个崭新的行业。    那这会创造多少价值?    就比如当年从微软回到国内的那些电子方面的科学家,随便一个就能把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平给提升十年。    这么说可一点都不夸张,不信大家可以去查查目前国内那些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方面公司的大老板或者CTO的履历。    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从微软,或者甲骨文,这样的米国大公司回国创业的。    而早年他们在微软,谷歌,或者甲骨文这样的大公司成长的经历,就如同上面一样。    都是被那些大公司选中进入公司,然后在被选中,进行培养,然后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他们成功之后,也都给公司带来了相应的回报。    可以看看他们在原来这些互联网大厂里带过的项目组,很多他们主导的项目,都给那些大公司带去了几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回报。    而现在第九实验室,也要走这样的自动造血的路线。    因为只要你能够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这样你才能成为人才的首选对象。    如果不然,国内在生化环材领域的精英,恐怕一到了毕业的时候,就会首选出国去深造,然后留在欧美做贡献去了。    这样长久以往,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会和欧美日韩的大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而现在第九实验室要做的,就是渐渐拉平我们的短板,缩小我们和欧美大厂之间的差距。    而想要缩短差距,那么留住人才就是关键。    现在第九实验室要做的,就是年年校招,把自己的名头在生化环材毕业生圈里的口碑打响。    让自己成为他们毕业之后,首选的入职单位。    然后再从这些人里选拔培养精英,争取在培养出一两个大神出来,那公司的品牌和口碑就算彻底树立起来了。    而第三点就是,每年校招,保证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能够保证公司内部的竞争氛围。    毕竟现在公司的业务已经上了轨道,而且说实话公司的几款产品线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不会有竞争对手的出现。    这就意味着公司在市场上掌握着绝对的定价权,产品说卖多少就卖多少。    一般毛利润能够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企业,就可以称之为高科技企业了。    而现在第九实验室的毛利润基本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三百,净利润更是夸张的一笔。    还好现在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也没有必要对外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    如若不然,他们这个利润率要是公布出去,那肯定会被无数人大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