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然而,丁大姐并没有和医疗队一起行动待太久,第二天,丁大姐就接到了自己丈夫可能感染的消息。

    当时的云鹤医疗资源极度紧张,感染究竟会波及到多少人谁心里都没数。就算是作为卫健委的工作人员,丁大姐也没能为自己的丈夫找到一张可以接受他的床位——云鹤市传染病医院之类的定点医院只接受确定感染的患者,而其他能够进行相应PCR检测的医院……床位已经全部爆满了。

    丈夫患病,丁大姐毫不犹豫的把孩子和父母全都从房子里赶了出去——丁大姐借来了出去旅游的朋友的房子给家里人暂住。而自己则一门心思扑在了照顾丈夫的“工作”上。

    尽管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尽管在照顾的过程中非常小心,但因为缺乏足够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物资,丁大姐在照顾丈夫一周后自己也开始出现了发热和咳嗽的症状。

    丈夫的病情在持续恶化,而丁大姐的情况也在逐渐严重起来。好在她坚持的时间够久,而家里还放着一台原本准备今年自驾进藏而专门购置的家用吸氧机。在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天,她就把丈夫转入到了火神山医院里。

    但丁大姐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她是自己丈夫的密切接触者,同时也是高度疑似病例。但在被集中隔离后连续三次PCR检测中,她的核酸结果都是阴性。最后,凭借着流行病学史和肺部CT上的磨玻璃状阴影,丁大姐被作为临床诊断病例,收入了方舱医院就诊。

    在方舱医院就诊三天后,丁大姐的症状开始严重了起来。她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3%,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乏力情况。这已经超出了方舱医院配属的医疗资源所能应对的程度。在方舱医院的医生们连夜向上级反映情况之后,丁大姐被安排转入到云鹤市传染病院就诊。

    孙立恩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丁大姐再次见面的时候竟然会是这样的场景。他穿着防护服,走到丁大姐身边问道,“姐,大哥身体怎么样了?”

    “他还行。”丁大姐半躺在转运床上吸着氧,她一眼就看到了胸口写着名字的孙立恩,稍稍迟疑了一下,她才意识到孙立恩就是之前自己负责对接的那位医疗队负责人。“您是……孙医生吧?”

    “是我。”孙立恩点了点头,有些遗憾的说道,“其实您当初应该直接跟我们联系一下的,中间也许能有床位接受大哥。”

    孙立恩说的也不是什么胡话客气话,事实上,在医疗队刚刚开始接管北五区的时候,中间就有过好几次患者情况不稳定,刚送到医院人就不行了的事儿。这样的患者送到之后可能甚至还没有被送到自己的床位上,就被宣告死亡。

    而病患的情况变化所带来的的床位空缺,在疫情初期的时候则往往需要差不多两三个小时才能被重新利用起来。有些时候,一张宝贵的床位甚至会空闲接近半天到一天时间。之后才会有其他的确诊患者被转入到北五区来。

    “他之前也一直没做上核酸。”丁大姐有些气喘,她缓了一会之后才说道,“等他确诊之后,火神山也就差不多开了。”

    其实,丁大姐要是真的去找找关系,说不定还真能把她的丈夫送到医院里来——以症状进行分类,至少在她照顾丈夫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重症了。这样的患者应该会被优先收治才对。

    但不论是丁大姐还是她的丈夫,这两人都没有动过一次找关系提前入院的打算。一方面,身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他们非常清楚云鹤的医疗资源已经被彻底耗尽。就算找关系住进医院,他们也很可能会被收容到医疗水平和防护措施都不够的医院里。在那样的医院里所接受的医疗保障非常有限,他们作为重症患者,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另一方面,丁大姐自己也清楚,症状比丈夫更重且无法入院的患者还有很多。她实在是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