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见到大将军赵括这新任的县令,那些士卒们也只是齐齐正身行了个注目礼,随后便继续忙碌去了。
大将军赵括望着前方残破不堪的梁邑城,当下一声长叹:“百姓何苦,华夏不一统,战乱不断兮!”随后赵括又重重地拍了一下马臀,加快了行进的速度。
就在大将军赵括率领猛虎营将士潜入韩国陉地的同时,铁鹰营(在外化名鲁氏商社)遍布陉地的情报网络早已高速地运转起来,各处城邑的最新情报,总是及时地报到了赵括手中。
就在三个时辰前,大将军赵括又收到了陉城的密报,陉城保卫战已经接近尾声,他心下估计着那头战况,看来再过一日,京城内外的仅剩的两万余韩军就要被蒙骜尽数屠灭了。史上记载秦军大将蒙骜此战共斩首五万,赵括粗略地计算了一下,看来这段历史还真的,没有夸饰之词。
待大将军赵括一行,缓步至梁邑城下护城河边,那刘刚扮成的秦军百夫长抢先一步,站在护城河边,昂起头来往城上大喊:“梁邑县令在此,还不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接!”
“县令到了,这么快?可有上任文书和照身?”此时韩国陉地战乱未息,那守城的秦军百夫长倒也谨慎,听到城下刘刚的喊话,并没有贸然地放下吊桥,却小心翼翼地盘问起来。虽然城下的赵括一行,全部穿着秦军的衣衫,但总是谨慎无大错。秦国大军正在陉城恶战,现在驻守梁邑城等待交割的秦军不过是一个百人队而已,若是被扮作秦军的韩人偷袭着梁邑城,那就不妙了。
“县令的上任文书、照身在此”刘刚高声喊着,从扮作县令沈园的大将军赵括手中接过原本属于沈园的上任文书和照身,小心地绑在弩箭上,“嗖——”地一箭射过护城河去。刘刚所在的位置距离城墙较远,他的随身小弩的射程根本射不到城墙那么远。
刘刚的弩箭刚刚落下,梁邑的城墙上缓缓地放下一个吊篮,吊篮内蹲着一个形容瘦小的秦军士卒,待吊篮落地,那士卒赶紧走上前去,捡起县令的上任文书和照身,摇了摇绳子,又被吊上了城头。
过了好一会功夫,那城头的秦军百夫长已经验看完毕,冲着城下的赵括一行高声喊道:“沈县令,我等例行公事,多有得罪了!”,随后他又对守在城门处的秦军士卒昂声下令“快放吊桥、开城门,迎接沈县令入城!”
那秦军百夫长话音未落,守门的士卒赶紧摇下绳索,那几乎快要散架的吊桥,“吱吱呀呀——”地想着,颤巍巍地放了下来,紧接着那两扇破烂的城门又被徐徐打开。
就在这时,那秦军的百夫长已气喘吁吁地跑下城头,带着几位什长,正身而立,在城门处迎接新任县令一行。
“进城!”大将军赵括大手一挥,率领着百余名“秦军士卒”、“官署仆役”,不紧不慢地依次踏着吊桥越过护城河,浩浩荡荡地往城内赶去。这些猛虎营将士们训练有素,赵括又郑重地一番交代,众人把那特种兵的气质收敛了不少,但是那曾在血火战场里摔打过的秦军百夫长,还是一打眼就看出了这群人身上那隐隐的杀气。
“我等恭迎沈县令!”那百夫长对赵括双手抱拳、依礼恭迎。他望着赵括身旁的这群秦军士卒,总觉得有些别扭,他虽然心头有些疑惑,但已经看过了新任县令的上任文书和照身,却也不敢怠慢怠慢。一句恭迎的话说完,他的目光又在百夫长刘刚率领的“秦军士卒”身上来回逡巡。
“百夫长,有劳了!”赵括捋着三缕长须,眯着眼扫了一下那秦军百夫长,对这满脸大胡子的壮汉露出了一丝不屑之意。要知赵括假扮的沈园县令,可是新官上任、风光无比,对这小小的百夫长又能给什么好脸色,不责怪他怠慢,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我乃护卫沈县令上任的百夫长,一路风尘,沈县令旅途劳顿,我等还是早些入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