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氏合股办了‘天衣吾风’,赚了些银子,前几天清丫头偷偷塞了张地契给我,让我给收着,上头名字写的虽是育莘,她却让我找个由头,领着大房和育莘一起搬过去,说是那宅子比这边大上一倍,就算育岷、育莘都娶上媳妇,也不至于太挤。”

    “那丫头是替咱们着想呢,怕这里一堆人挤着住,日后多少要生出事,老二家的心地品性自然不差,只是那张嘴巴不饶人,现在虽有些小摩擦,好歹还不严重,待会试时,育南、育朗带着孩子媳妇上京,怕还有得吵。”

    “总不能让咱们俩老的和大房去住丫头的宅子吧。”这年头,只有长辈供着孙女的,哪有孙女来护持长辈的?

    “这话我说过,猜猜清丫头怎么回答?”说着说着老夫人想起那日,忍不住笑弯嘴角,一旁的郑嬷嬷见状,也跟着眉开眼笑,若不是老太爷在,早就出声插话,不知自己明明只教清丫头手艺品性,她哪来的古灵精怪和满脑子耍赖。

    见老夫人表情,老太爷起了兴致,直问:“她怎么回的?”

    “她先是连连叹气,后来竟埋怨起这世道,说这世道是怎么回事,怎只允许孙子孝顺长辈,却不准孙女对长辈尽心,难不成孙女不是人生父母养,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你没瞧见她那愁眉苦脸的怨妇脸,十六岁的丫头搞得像六十岁的老妪,垮肩驼背、站没站相,她大伯母被她弄得哭笑不得,只得应下话,说是回头同老大商量,再做决定。”

    “你不会也同意清丫头的胡闹吧?”住孙女的宅子?这话传扬出去,别人要怎么想?

    “那宅子我和清儿、老大家的、老二家的去转过一圏,挺好也挺大的,若是搬进去,下人们再不必七八个挤一间,而且那里离宫里近,以后你们几个上早朝,可以晚些出门。最让人满意的是,那里离将军府不过两条街,咱们不是担心清丫头嫁得不好吗?住得近些,她受了委屈,至少还有地方哭。只不过我顾虑到名声,想想还是同你商量再说。”齐将军上折子辞婚的事,老头子知道、清丫头也知道,她几次让两人再度考虑,可这对祖孙俩却是雷打不动,异口同声地回道:“除非皇上收回圣旨,否则这婚定要成的!”可……皇帝怎么能愿意,那里头的弯弯绕绕旁人不知,她岂能不晓?

    老太爷看一眼妻子,言下之意,她是赞成搬迁?

    老太爷拿起杯子轻啜,暗自忖度,他了解自家老妻,若不是合心意,也不会这样说话,只是……

    老夫人见丈夫久久不言语,续道:“当下,我就偷偷塞五千两体己银子给清儿,她怎么也不肯收,还嗲声嗲气说:‘奶奶年纪大了,留个钱儿子在身边,比留真儿子还好。’”

    “这话让她大伯母抓到尾巴,说要跟老大告状去,她才求嬷嬷、央奶奶的替她说情,把银子的事给搪塞过去。我想,就算真给她银子,清丫头多半也会留给她两个哥哥。”

    老太爷手指轻敲桌面,几度思索后,说道:“她心里会替哥哥着想,育岷、育莘自也会替自己的妹妹想。不管,嫁嫡女,公中本有例子可循,就算丫头得皇帝眼缘,那也是她本事,咱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到时候你把银票.

    交给育岷,他自会有办法让丫头乖乖收下。”

    “至于你提的宅子,寻个空儿,我和老大过去看看,若合适就搬过去。既然名字是育莘的,日后便依附近赁屋行情,每年在钱庄里头给育宰存笔私房银子。”

    “虽说老三该准备回京述职了,可前些日子老三写奏折、上呈天听,说是在榆州推行一些政令,希望能够留下来、等待成效,皇帝把奏折递给我,我细细读过,那孩子对百姓的确用心,皇帝大悦,破格给他拔了一级,却还是留在榆州,允他不必回京。”

    “我想,若京里这宅子给了二房,乐梁县老宅留给四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