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邀请村长进屋说话。刚入门,二老十分高兴,刘母去拿吃的来,村长跟刘父寒暄两句就开始进入正题。
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杯子与刘瑾商量说:“我不知道那姑娘跟你说清楚没有,事情是这样的,徐老板前几天特意跑来当面跟我说,他代表公司很愿意再与你合作,收购你的作物。”
“他有一个想法,对于南城的需求量来说,上次收购的那些远远不够,就想让岗村的土地都种上作物,他那边再转运市场。当然,他也说了必须由你指导和管理,否则东西出来质量不好,那边不会收的。”
二老在一边旁听,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不正是上次刘二跟他们打算的嘛。
他们以为刘二只是一时激昂,脑袋一热想出来的,没想到徐老板跟儿子想到一块去了。
即便知道这事根本就是撞上了刘二的想法,二老也很聪明地没有开口道惊奇。
虽然没读过书,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告诉他们言多必失。
刘瑾没立即回答,假装想了想,面上十分为难。
这种有关于大面积利益的事,兰景跟他商量过,无需着急做出反应,对方现在是有求与自己,他才是这次庞大收益的控制者。
郑村长一心带动岗村经济,脱贫走富,这次事件只要处理得当,不仅铺路的事解决了,还能由此直接带村民踏上小康生活,无论怎么想对他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当对方长久地没有给予回复时,他心里有些着急了,也不打算搞那些弯弯绕绕了,正色道:“刘瑾你表个态,这件事怎么样,究竟哪里有困难,我作为村长能解决的一定帮你!绝不推辞!”
刘瑾轻轻笑了笑,“困难一定有,就怕您做不到。”
郑村长:“你说。”
“第一,土地是村民的,不是所有村民都认为这是件好事,他们很可能不同意。第二,我会进行利益抽成,至少总利润的四成。第三,我要五年约。”
刘瑾这么说着,其实提的条件和问题都很中肯,抽走四成,那么村民手上就还有六成,按照前一次的销售所得来说足够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对于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来说,有些看清局势的人巴不得一辈子拥有土地,五年对于他们而言并不算久。
郑村长是最懂村里情况的人,当然清楚这些并不过分,只是为了大家的利益难免再说上两句,自然都被刘瑾驳回了。
见没有谈判的空间,郑村长又再问了几个以他对村民了解可能在寻访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刘瑾一一答复,但有一些是要跟徐天那边沟通的在他这儿不能找到答案。
商谈许久,其中很多话刘父刘母都听不大懂,却很聪明得选择了沉默是金。
除了公事,还拉了下家常,达成了合作共识之后明显地感情也加深了许多,谈话一直持续到饭点。刘母是个热情好客的,不管从前态度不好的吴清还是现在的村长,她都会热情招待,留人下来吃个便饭再走。
架不住东道主的热情,郑村长只好留下来,等饭菜上桌,那扑面而来的食香味儿简直让人食指大动。
若让郑村长评奖,村里的贤妻良母奖项必属刘母。
刘母乐得咯咯笑。
一顿饭下来算是其乐融融,待人一走,刘瑾就被二老拉着问,“这事是不是跟刘老板商量过?”“四成到底是多少钱?”“要是不成功不会给家里带来麻烦吗?”等等。
刘瑾很耐心地跟两位老人家说明情况,说到四成到底有多少,他举了个例子,“就拿上次卖西瓜来说,按照人均分地,我们家算比较多的,有两亩地,如果所有村民都同意参与,那么能够用于额外耕种的就可能达到两三百亩,四成,我们所得至少二十八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