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李洱不用嬷嬷催促,就赶紧爬起来了。
囫囵吃了个早饭,拿上围帽,领着田嬷嬷和几个小厮出了院子,就往市集上跑。
到了前镇,李洱发现这里的人流量大的惊人,天南地北,哪哪的方言都有。
她记得,前两日出来的时候,可没这么多人,前面即使有小厮围着开路,被护在中间的李洱和田嬷嬷,也觉得寸步难行。
“这是正巧碰上赶集了,每月逢三就赶集,月底是个大集,得有个4天5天的呢。“
“等这次赶集过去了,到了5月,就有游园会了,京城重地一般都限行,尤其到了这些日子,不少货商选择来咱们镇上交易,可就便宜咱们了,到时候不少城里人也赶来玩呢,大家就是图个热闹。“
这么说起来,这李家镇和市中心其实也差不到哪去了。
四周吵吵嚷嚷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李洱只能侧身留意田嬷嬷说话,一边躲避涌来的人流,一边目光流连在路边的小摊上,小商品琳琅满目,好多李洱都是见都没见过,新奇的很。
等挤到铁匠铺子前,再凉爽的四月,也让人流了一脑门的汗。
简直和超市跳楼大清仓一个模样。
铺子里热烘烘的,但是上铺子里取货的人络绎不绝。
李洱寻了匠人空闲的功夫,才向铁匠描述了一番她要的锅的模样。
幸好带了围帽,李洱一边解释着一边拿围帽比划,铁匠虽然闹不懂这要干啥用,但是也明白这锅要做成什么样了。
李洱付了定金,发现这东西也只要40文,还是因为这东西有些费工夫,铁匠师父才多收了10文。
想了想,干脆多做几个算了,李洱又把平底锅什么的一股脑的说个清楚。
拿上铁匠铺子的木牌子,只要等上个3,4天,就能凭着木牌子来取货。
解决了这个,李洱才有心思逛市集。
不止主干道,小街小巷也挤了不少人,李洱走走停停,大半天过去,身边的小厮已经挂满了商品。
再往前一个巷子,李洱发现这边全是卖的锅碗瓢盆,看几眼就没兴致了,遇到做工精致些的瓷器罐子,才忍不住买了下来。
大半个前镇逛下来,李洱总算看到有卖水果的。
廊下数十人挑着扁担箩筐在那里蹲着叫卖,水果种类不多,都是应季的,小些的脆李是主流。
还有几个李洱叫不上品种的桃子李子等,卖枇杷的也不少。
李洱还记得,她家果园花山上的李子树,桃子树还开着花呢。
“嬷嬷,咱家这些果子,不是前段时间还开着花了吗?怎么别家的都拿出来卖了?”
“小姐不知道也正常,咱们这里啊,桃子李子什么的,品种比别的地方多多了,成熟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山顶上开着花,山脚下结了果,都正常,何况咱们这气候也暖和些,一年四季都不缺果子吃,这些果子虽然值点钱,但是咱们这里啊,一直叫不上价。“
李洱也才穿来一个月多,情况知道的都不多,也就不好和田嬷嬷讨论,田嬷嬷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廊下的果农都是挑了品相好的在卖,李洱靠近大致瞧一眼,果农们瞧她衣着精致,十足十的有钱人,全围过来推销,唬的小厮们赶紧上去围住。
李洱对行情不了解,就交由田嬷嬷出面,廊下能看见的水果全收了。
田嬷嬷犹豫了,怕收的太多,回家烂了多可惜。
李洱可不觉得多,就这么些,还不够泡的呢。
田嬷嬷连着问了几个果农,便扬声报价,愿意卖的就送到后镇随园李宅。
说到这个,李洱也是才知道,古时候的宅邸,尤其是自家居住的,牌匾上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