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听到奶奶要来,赶紧竖起耳朵认真听着,重生回来一个多礼拜,差点都忘了这回事了。
自古婆媳就难有相处好的,特别是老一辈人,一直以来就有养儿防老的概念,在她们眼里,儿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不听话就是不孝,儿媳妇更是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即便是时代进步了,这种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李晓的奶奶便是其中一位,且为人颇为顽固,婆媳两自从成为一家人以来,就没有和谐相处过,当然都是李奶奶单方面的挑毛病,李妈妈一直非常忍让。
一般来说,这种时候,夹在中间的男人是最为难做的,实际上也是如此,李爸爸非常为难,但他也知道很多时候确实是自己的妈故意挑毛病,却也不好太撕破脸,毕竟她对自己有生恩养恩,若是反抗不仅是老妈觉得儿子不孝,连兄弟姐妹都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对,有了媳妇忘了娘,便也只能私下安慰媳妇了。
工作后李晓偶尔和李妈妈聊过这个话题,李妈妈表示要不是李爸爸和她一条战线,这个家早就过不下去了。
有意思的是,开始的时候,李奶奶的主要挑刺目标就是儿媳妇,这个时候两个姑姑和小叔都不作为,甚至是劝解李妈妈多孝顺点,等李奶奶年龄更大些的时候,在各家轮流住着,这时候两个姑姑和小叔也成为了奶奶的埋冤对象,那会儿他们才体会到什么叫有苦说不出,李晓想想就觉得搞笑,奶奶这个脾气还不都是被几个儿女纵容的。
要说奶奶也不容易,爷爷在李晓刚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一直一个人,性格难免更容易钻牛角尖,但这也不是她对其他人抱以恶意揣度的理由。虽然李妈妈后来生病的时候,李奶奶也放下了成见,两人处得还不错,但在这一世,那都是还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李晓也不希望再发生一次,所以没有经历过那些的李奶奶如今依然是个顽固的老太太。
果然,李妈妈听到李奶奶要来的时候,心情就差了几分,沉默了会儿,说道,“就中秋节中午来吃饭吗?”如果只是吃个午饭,她还是能接受的,再怎么说也是李晓的奶奶,虽然对自己总是横鼻子竖眼的,但对自家丈夫和闺女却是真心实意的。
李爸爸说完话就仔细地观察着媳妇的反应,看她果然不是很高兴,但也没说不愿意,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说道,“我妈想顺便在我家多住几天。”
李妈妈有些生气,说是住几天,但怎么可能只住几天,既然来了至少也得个月,那又怎么样呢,即便婆婆来了不舒服的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没好气道,“晓晓今年都初三了,正是关键的时候,再说她来了住哪啊?”
李晓想,这当然是叔叔和大姑小姑商量好的啊,在屋里支个小床就好了。
果然,李爸爸说道,“李彬说他家有张小床,可以拿过来用,我家客厅大,就在客厅搭个小床就行了。”
瞧,人家这连方案都想好了,就怕你不答应。
李彬是李爸爸的小弟,是个小学数学老师。
李妈妈还能说什么呢,“来了只要她能呆的下去那就来,以前不是说我家楼高嘛,现在又能爬楼啦?只是我话先说在前头,顶多住到过年,下个学期晓晓就要准备中考了,她在这边也不方便,你先和李彬还有她大姑他们说好。”
李晓觉得她妈想多了,就算她同意,以奶奶的性格也呆不了一年。
李爸爸听到媳妇同意已经很意外了,没想到还能住到过年,连忙答应,“行,这你放心,肯定要说好的。”
李奶奶的执念就是住大儿子家才有脸面,就是死也要死在大儿子家里,女儿再好那也是人家的。后来因为这个观念,李晓的大姑伤心了好几次,说起来她大姑对奶奶最好,付出也是最多的,相反她爸这个大儿子出力是真的少,小时候就调皮捣蛋,大了还是只顾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