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八点了,我们告别爷爷、奶奶、三叔、三婶和小青城回家了。过了桥,又和大伯一家告别。他们继续往南300米,就到家了。我和爸爸妈妈继续往东回家。爸爸负责抱着我的书。
到家后,洗漱毕,快九点了。我继续浏览《麦田里的守望者》。所剩的几节,很快翻看完了。我拿出日记,摘抄。我要补上星期五的日记本作业。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由于自己的愚蠢,一直以为她很聪明。”
“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里度过……
我要订个规矩,谁都不能在这做什么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移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有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家伙,或者一种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老是要求别人大大帮他一个忙。他们因为疯狂地爱着自己,也就以为人人都疯狂地爱着他们,人人都渴望着替他们当差。说起来确实有点儿好笑。”
“你出生的时侯,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侯,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你就从此不再喜欢他,老天爷,尤其是那人比你认识的那些活人要好一千倍。”
……
我不停地前后翻着书,抄着如上这些话。我发现,当我不再关心主人公的喋喋不休的话以及他的遭遇后,书里到处散落着富有见地,富有哲理的话语。这些话对任何人都是指路明灯吧?
作家塞林格通过霍尔顿之口,说出了他对人生的领悟。如果剥离了所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霍尔顿就会成为一个不求上进、不学无术的典型。他遭遇几次开除的求学生涯,一无是处;还是个整天抽烟、打不赢任何人却不停惹事生非、脏话谎言连篇的胆小鬼。他除了写作上还有点可取之处,学业全部不及格。可他从不在自身上找原因,只知道抱怨社会,抱怨他人,嘲笑一切。似乎他的遭遇与己无关,全拜别人、社会所赐。他仅仅剩下幻想,幻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可是他都“守望”不好自身,谁会让他去“守望”呢?谁会把孩子交给他去“守望”呢?
在我看来,霍尔顿就是个矛盾体。他的经历可以说是悲惨的,他的行为可以说是可笑的。偏偏作家塞林格赋予他哲思,把他的思想塑造成了时代弄潮儿,嘲讽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这是不是一种人为的拨高呢?他嘲讽现实生活中的“假模假式”,可生活中他不也是个“假模假式”的人吗?他比谁纯洁吗?或许只在他自己的幻想里吧。
霍尔顿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呢?我思索。可久久找不出答案。书中主要写了他三天的遭遇,之前之后都没交代多少。作家就塑造了这么一个突兀的形象,杵在了读